基于“KAP”理论对儿童家庭药箱用药安全风险的调查研究
更新日期:2025-02-24     浏览次数:2
核心提示:审稿意见一、稿件概述《基于KAP理论对儿童家庭药箱用药安全风险的调查研究》一文,作者张潇月和张胜男通过应用知识-态度-行为(KAP)理论,对河南省儿

 审稿意见

一、稿件概述

《基于“KAP”理论对儿童家庭药箱用药安全风险的调查研究》一文,作者张潇月和张胜男通过应用知识-态度-行为(KAP)理论,对河南省儿童家庭药箱用药安全进行了调查研究。文章旨在分析儿童家庭用药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儿童照护者提供安全用药科普建议。

二、内容评价

研究背景与意义
文章选题紧扣当前儿童用药安全的热点问题,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随着家庭药箱的普及,儿童家庭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通过KAP理论框架,系统地分析了儿童照护者在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用药安全宣教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文章采用了线上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问卷星”平台收集数据,样本量适中(304份有效问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问卷设计合理,涵盖了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三个方面,且评价标准明确,便于数据的量化和分析。

结果分析与讨论
文章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得分均达到了良好以上水平,但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教育程度和医疗保障状况等因素对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有显著影响。这些发现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结论与建议
文章结论明确,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作者指出,需要进一步对特殊人群(如低学历、农村居民)进行用药合理宣传,以提高儿童家庭用药的安全性。这些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存在问题

样本代表性
尽管文章样本量适中,但全部来自河南省,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此外,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可能导致部分特定人群(如老年人、低学历人群)的参与度较低,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影响因素分析
文章虽然分析了多个因素对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但未能充分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例如,居住地和教育程度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用药知识得分。

建议的具体性
文章提出的建议较为笼统,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评估指标。例如,对于如何进一步对特殊人群进行用药合理宣传,文章未能给出具体的宣传内容、形式和频率等。

四、审稿建议

扩大样本范围
建议作者在后续研究中扩大样本范围,涵盖更多地域和人群,以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代表性。可以考虑采用多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

深入探讨影响因素
建议作者在后续分析中深入探讨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路径分析,以更全面地揭示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

细化建议内容
建议作者进一步细化提出的建议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评估指标。例如,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如低学历、农村居民)制定个性化的宣传材料和宣传方式,并设定评估指标以监测宣传效果。

补充相关文献
建议作者在文章中补充更多相关文献的引用,以丰富研究背景和理论支撑。特别是在讨论部分,可以引用更多国内外关于儿童用药安全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五、总结

《基于“KAP”理论对儿童家庭药箱用药安全风险的调查研究》一文选题新颖、方法科学、结果可靠、结论明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但整体上仍是一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建议作者在后续修改中充分考虑审稿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文章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提高其整体质量和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