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意见
一、稿件概述
该稿件以“指向科学思维的SNP论证模型——‘被动运输’教学设计”为主题,详细阐述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SNP(Science Negotiation Pedagogy)论证式教学模式进行“被动运输”概念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稿件结构清晰,包括摘要、关键词、概念分析及设计思路、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反思以及参考文献等部分,内容完整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二、审稿意见
选题与创新性
选题意义:选题紧扣《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维度之一的“科学思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创新性:稿件尝试将SNP论证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被动运输”的教学设计中,这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能够体现作者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探索。
内容质量
理论支撑:稿件详细介绍了SNP论证式教学模式的背景、理论依据和实施过程,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部分逻辑清晰,步骤明确,从创设情境、构建模型、初步论证、修改模型、咨询“专家”到反思性写作,每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说明。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部分准确把握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课程标准要求。
实践价值
可操作性:稿件提供的教学设计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作者总结了SNP论证式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和深化学生对概念理解方面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存在问题与建议
理论深度:虽然稿件对SNP论证式教学模式进行了介绍,但在理论深度上仍有提升空间,建议进一步挖掘该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价值。
实证数据:稿件在描述教学效果时,主要基于作者的主观观察和经验总结,缺乏具体的实证数据支持。建议在实际教学中收集相关数据,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以更客观地评估教学效果。
语言表达:稿件整体语言表达流畅,但在部分专业术语的使用上需更加准确和规范,以避免引起读者的误解。
结论
综上所述,该稿件在选题、内容质量、实践价值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建议作者在理论深度、实证数据和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以提高稿件的整体质量。在符合《中学课程资源》期刊投稿要求的前提下,该稿件可考虑录用。
三、审稿建议
建议作者在修改稿件时,进一步挖掘SNP论证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价值,增强稿件的理论深度。
建议作者在实际教学中收集相关数据,以更客观地评估教学效果,并为稿件提供更有力的实证支持。
建议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更加准确和规范,特别是专业术语的使用,以提高稿件的可读性和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