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意见
一、引言与总体评价
本文《双新背景下的跨学科教学——以“球性质的初步探究”为例》以高中数学必修课程中的“球的性质”为切入点,通过跨学科(结合地理)的教学方式,探索了在新课程改革和新教育技术融合应用(双新背景)下,如何创新数学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整体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符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的投稿要求。
二、具体内容与评价
教学任务分析
教材分析:作者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准确,对球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的教学要求有深入理解,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详实,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为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既涵盖了球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又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地理知识相结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既包括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也涵盖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环节:通过动画演示球的旋转过程,直观地感受旋转产生球的过程,设计巧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探究:通过两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球的相关性质,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逻辑推理素养。同时,通过从数学的角度解释地理中的一些现象,建立了数学与地理之间的跨学科联系。
例题讲解:例题选择恰当,通过例题揭示了经纬度与数学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球面坐标刻画地球地理位置的数学思想。
回顾与反思
作者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回顾与反思深刻,既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改进方向。这种反思精神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创新性与特色
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上。作者通过结合地理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球的概念和性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理论深度:虽然文章在教学实践方面做了详细阐述,但在理论深度方面还有待加强。建议作者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讨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模式,为实践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
案例丰富性:虽然文章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跨学科教学的实践过程,但案例的丰富性还有待提升。建议作者在未来研究中增加更多不同学科之间的跨学科教学案例,以展示跨学科教学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图表与数据:文章中虽然包含了一些图表和数据,但对其分析和解释还不够深入。建议作者增加对图表和数据的详细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和结论。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在跨学科教学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价值。建议作者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理论框架,丰富案例内容,并加强对图表和数据的分析解释,以提升文章的整体质量和学术价值。同时,鉴于文章符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的投稿要求,建议予以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