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自动化类人才的系统思维能力培养
更新日期:2025-01-03     浏览次数:7
核心提示:审稿意见一、稿件概述《自动化类人才的系统思维能力培养》一文,由刘丽副教授撰写,旨在探讨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如何通过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

 审稿意见

一、稿件概述

《自动化类人才的系统思维能力培养》一文,由刘丽副教授撰写,旨在探讨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如何通过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有效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文章结合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教学实践,将本科核心基础课程与研究生必修课程融合,构建了本研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和系统思维,以提高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评价

研究背景与意义
文章开篇明确指出了在“新工科”和智能制造背景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具备系统思维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这一背景介绍与当前工程教育改革的趋势高度契合,具有显著的时代意义。
文章强调了系统思维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通过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来提升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研究的现实价值。
文献综述
文章对系统思维的概念及其在自动化专业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为后续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文献综述部分略显简短,可以进一步拓展,以更全面地展示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理论分析
文章基于系统思维的理论框架,构建了本研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这一理论设计具有创新性,且符合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通过引入钱学森院士对系统工程的论述,增强了理论分析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同时,文章还结合自动化专业的特点,详细阐述了系统思维在自动化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实践分析
文章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学实践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将系统思维贯穿于本科核心基础课程与研究生必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和系统思维,以及如何提升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实践分析部分内容丰富、详实,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对其他高校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结果讨论
文章虽然未直接给出具体的教学效果评估数据,但通过对学生反馈和教学反思的描述,间接反映了教学改革对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的积极影响。
讨论部分对教学实践中的亮点与不足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体现了作者对教学实践的深刻反思和持续改进的态度。
结论与展望
文章总结了本研一体化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方面的主要成果和经验,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实践应用。
结论部分简洁明了,既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又提出了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展望,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三、优缺点分析

优点
文章选题新颖,紧扣当前工程教育改革的热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将系统思维贯穿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
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流畅,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缺点
文献综述部分略显简短,可以进一步拓展以更全面地展示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缺乏具体的教学效果评估数据,无法直接量化教学改革对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的影响。
四、修改建议

拓展文献综述:增加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特别是针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系统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以更全面地展示研究背景和发展趋势。
补充教学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量化评估教学改革对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的具体影响,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优化语言表达:在保持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语言表达,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自动化类人才的系统思维能力培养》一文选题新颖、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实践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整体而言是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建议作者在修改后投稿至《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或其他相关学术期刊,以期为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