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意见
论文标题:“新工科”背景下风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审稿单位:《教育实践与研究(C)》
审稿意见
一、论文总评
本文围绕“新工科”背景下风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教学改革策略,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其有效性。论文选题紧扣当前教育改革热点,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论文在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及结论阐述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具体意见
文献综述
优点:论文对新工科的概念、目标及风险分析课程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介绍,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了背景支撑。
缺点:文献综述部分相对薄弱,缺乏对国内外相关教学改革研究的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未能充分展示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必要性。
建议:加强文献综述,广泛收集并深入分析国内外关于“新工科”教学改革和风险分析课程教学的相关研究,明确本研究的独特贡献和理论价值。
研究方法
优点:论文采用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教学改革前后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缺点:
问卷设计部分缺乏详细描述,无法判断其信度和效度。
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数据分析方法较为简单,缺乏深入的数据挖掘和解释。
建议:
详细描述问卷的设计过程、内容结构及信效度检验方法,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扩大样本量,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采用更多元的数据分析方法,如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意义。
数据分析
优点:论文提供了教学改革前后评价指标的对比数据,初步验证了改革的有效性。
缺点:数据分析部分较为简略,缺乏对数据结果的深入解释和讨论,部分结论的推导过程不够严谨。
建议:加强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解释和讨论,结合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深入探讨教学改革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同时,对异常数据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
结论与建议
优点:论文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缺点:结论部分较为笼统,缺乏具体的实践指导和政策建议。部分建议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建议:细化结论部分,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这些建议的实施路径和可能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三、总体评价
本文围绕“新工科”背景下风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然而,论文在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及结论阐述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议作者根据以上审稿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和补充,以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如果作者能够充分吸收审稿意见并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本论文有望在《教育实践与研究(C)》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