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方式引领下,将“互联网+”与社区居家养老相融合,开辟“互联网+智慧居家养老”新模式,对养老服务进行升级改造,实现老年人全方位、个性化、智能化养老。
宁波市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为每名老人建立电子档案、进行数据分析,掌握社区老人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需求,然后将现有的养老设施与养老服务集中发布到养老信息中心平台,老人则通过网络平台和养老APP主动选择服务,打破被动选择服务的状态,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
哈尔滨市依托“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将在2017年正式开通“12349”服务热线,整合利用全市各类信息资源,将老年人服务需求和社会服务供给链连接起来,在社区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托养、就餐、健身娱乐等服务。比如失能老人的家属可拨打电话,即可有专业护工带专业浴盆、温度计等上门为老人洗澡;有订餐需要的空巢老人可拨打电话向专业机构预订营养午餐。通过移动终端,还可对老人进行实时定位,可以有效防止老年人走失。
从微观角度出发,政府是主导性的社会福利提供者,家庭是原始的福利提供者,非营利组织和社区也是提供社会福利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发展社区居家养老要合理界定家庭、政府、社区及非营利组织的功能和地位。
第一、政府科学主导。
社区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一项惠及全民的社会福利事业,所以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其具有长效机制,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责任,发挥主导作用。
1、制定法律法规,注重科学引导。政府要在明确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上,完善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相关政策,大力宣传、科学引导。
2、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专项资金。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政府通过直接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支持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同时进行市场化运作,拓宽养老资金来源渠道,并将资金纳入国家财政专户管理,加强监管[8]。
3、规范管理服务内容。政府承担着社会福利的管理与监督功能。为避免社区居家养老在施行过程中出现执行不力等现象,政府应建立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机构行业准入、等级评估、质量监控制度。
第二、家庭全力支持、社区积极行动
“保障老年人享受有尊严的老年生活”是人性化关怀的体现,家庭成员必须积极配合,全力支持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社区活动,如在居委会设立老人图书室、棋牌室、日托室等,拓展老年人公共文化和娱乐活动的兴趣,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与此同时,面对专业服务人员短缺的现状,政府要定期组织基础培训工作,尤其是康复护理与心理慰藉方面的培训,提高社区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第三、发挥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带动作用
作为政府和社会公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的非营利组织,产生于民间,作用于民间,能够及时、快速了解老年人生活所需,有效凝聚社会资本,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志愿者的行为可以感染与吸纳更多机构和社会公众参与到养老服务中,从而降低服务成本,减轻社会经济负担、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满足公众需求,与政府形成互补,弥补政府养老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