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更新日期:2017-06-23     浏览次数:260
核心提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地勘单位为祖国基本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保障,在矿业经济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1、建立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规划

观念上摒弃传统人事管理将员工作为成本负担,只重拥有,不重培训开发的被动型管理,建立现代将员工视为有价值的重要资源;管理模式上摒弃以事为中心,进、管、出的战术、业务性管理,建立现代以人为中心,开发潜能的战略、策略性管理;人力资源规划方面,摒弃传统论资排辈,注重关系,随意性大等问题,按照人力资源规划基本流程,分别制定战略性、战术性、作业性人力资源规划,并在总体规划之下,在人员补充、培训开发、人员配置、工资奖励等方面制定各项业务计划,并强化规划执行,按照实施、检查、反馈、修正的原则,保证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效控制、成功执行。

2、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薪酬制度

完善的薪酬制度包括经济型薪酬和非经济行薪酬。其中经济性薪酬又包括直接的经济性薪酬和间接的经济性薪酬。在直接的经济性薪酬中主要有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奖金、利润分享、股权等组成。

目前全国多数地勘单位仍属于公益性一类或二类单位,有一定的财政拨款,地勘单位根据经营状况大多制定有绩效考核方案,发放有绩效考核工资,在直接的经济性薪酬中,主要需要完善的部分为绩效考核方案,因传统计划经济影响,多数地勘单位绩效考核起步较迟,对于已建立的单位,绩效管理模式不够健全,绩效管理中多为组织绩效(企业绩效和部门绩效),对员工绩效流于形式,造成一个实体、一个部门工资收入一样的平均主义,笔者认为地勘单位应按照管理要求建立完整的企业绩效、部门绩效和员工绩效考核模式,特别在员工绩效上按照其能力、态度和业绩三个方面,充分激发个人主观能动性。应逐步完善绩效管理的循环过程,强化绩效评估和反馈面谈,使绩效工作真正激发员工潜能,避免产生不良绩效。

在非经济薪酬中,包含工作本身的挑战性、责任感、成就感、趣味性;组织内部环境中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组织的地理位置、社区环境、领先地位等。地勘单位野外工作居多,工作条件、环境相对简陋,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娱乐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下,地勘单位的环境劣势凸显,为了提升整体非经济薪酬,笔者认地勘单位应在其它方面下功夫,比如建立师带徒机制,出台人才发展机制,为人才发展开拓上升渠道;发挥工会、团委、党支部等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在职工之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团队气氛;积极发展单位经济,提升综合实力,形成良好的声望与品牌,非经济薪酬虽不像经济薪酬一样直观,但确是很多员工愿意留在组织内,并为组织付出劳动的一个重要理由。

3、加强员工的开发、培训力度。

东方的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松下电器生产电器,同时也生产人”,人是任何企业单位的灵魂,也是科技创新、市场竞争的基石,我们可以看到大凡可以做强做大的企业单位,也必然有一套成熟的人才开发培训制度,使每个潜在人才成长为现实人才。在地勘单位人事管理中,大多只注重人才的引进,在后续开发上几近空白,在培训管理上又缺乏规划,笔者认为为扭转此情况,地勘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注重人才的开发工作,针对每个职工独特的性格气质,安排在相应的岗位上发挥专长,并尽可能开发其潜能,特别是针对新入职大学生,他们有相应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有大量潜在能力有待开发,人事管理部门应着重研究,建立人才发展机制,通过合适的岗位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

在做到相应合理的配置之后,在管理中还要考虑如何激励职工,如何实现职工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通过建立相应培训制度,实现员工的不断成长。笔者认为地勘单位员工培训应从单位五年发展总体规划着手,明确期间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再围绕每年单位发展目标,产业布控,人员现状,做出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培训目标上应涵盖传授基础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及转变工作态度三方面,在培训方式上应在计划中明确内部制还是外部制,通过多种培训方法,达到期初培训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培训后人事部门还要督促培训对象做好培训成果转化,完成培训效果评估,以总结经验对今后培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