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视域下《农业伦理学与生态文明》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与实践路径研究
更新日期:2024-09-13     浏览次数:82
核心提示:审稿意见一、文章整体评价本文《新农科视域下农业伦理学与生态文明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与实践路径研究》针对当前农业伦理学与生态文明教育在农林高

 审稿意见

一、文章整体评价

本文《新农科视域下<农业伦理学与生态文明>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与实践路径研究》针对当前农业伦理学与生态文明教育在农林高校中的现状与需求,以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开设的《农业伦理学与生态文明》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路径。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数据详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主要优点

选题新颖,紧扣时代需求:文章选题契合新时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准则,关注农业伦理与生态文明教育,符合新农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全面:通过VOSviewer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农林高校农业伦理与生态文明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改革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分析,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理论框架清晰:文章构建了《农业伦理学与生态文明》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和载体途径,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融入要点和实践路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案例丰富,分析深入: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融入方法,如课程讲授、多媒体展示、在线测试、实践参观等,展示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
创新性强:文章在农业伦理学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融合路径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为培养具备新时代农林生态伦理素养的人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三、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文献引用需更精准:虽然文章引用了较多文献,但部分引用可能较为宽泛,建议进一步聚焦与本文研究主题紧密相关的核心文献,以增强文章的学术性和针对性。
数据支撑需加强:文章在现状分析部分虽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但数据展示较为简单,建议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具体的数据指标,如课程开设数量、学生满意度、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数据,以增强分析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实践路径需细化:虽然文章提出了思政元素融入的实践路径,但部分路径描述较为宏观,建议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实践路径,提高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国际视野需拓展:文章主要聚焦于国内农林高校的农业伦理与生态文明教育,建议适当引入国际视野,比较和分析国内外在农业伦理与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异同点和经验教训,以拓宽研究思路和视野。
四、结论

总体而言,本文在农业伦理学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路径方面进行了深入而有意义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建议在上述方面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后,予以发表,以推动农林高校在该领域的教学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