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分析
更新日期:2017-07-05     浏览次数:185
核心提示:急性荨麻疹是一种暂时性、瘙痒性、血管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皮肤水肿红斑和风团为特征。本病皮肤科临床中较常见,发病率为15%~25%[1]。急性荨麻疹若不及时或不当治疗易成慢性,对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

 急性荨麻疹的病因较多,如环境中的理化因素感染、食物、药物、温度变化、飘尘、花粉等均可引发本病;自身疾病如特应性体质,自身免疫机制异常患者也可发病。故其发病可由免疫、非免疫机制介导的,也可以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机制介导的荨麻疹最常见的是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特应性IgE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产生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的一系列症状。非免疫机制介导的荨麻疹主要由物理因素(冷、热、水、日光、运动等)、某些分子的毒性作用、补体、神经递质等,通过肥大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和配体间直接作用导致细胞活化而发病。还有部分发病机制不明。

通过系统地研究中医对荨麻疹病因病机等方面的古代文献中,其病机主要包括六淫侵袭,风邪为首;脏腑不调,七情内伤;禀赋异常,内外合邪。外感邪气,饮食等是发病的诱因[7]。本病的关键因素是风邪,或感风邪而发,或风邪与内在病理因素搏结而发,或体内病理因素郁热生风而发。

临床在急性荨麻疹的治疗中,常选用抗组胺药物或联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短期疗效尚可,经临床发现,其复发率较高。本临床观察显示,采用银翘消风散加味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急性荨麻疹取得良效, 明显优于单独服用枸地氯雷他定片组, 其复发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翘消风散加味方主要由金银花、连翘、当归、生地、泽泻、柴胡、荆芥、防风、牛蒡子、麻黄、炒苍耳子、莱菔子、大腹皮、茯苓、猪苓、焦山楂、炒麦芽、甘草等组成。中医临床上对荨麻症的治疗以疏风药为主,再加祛湿药为最基本的治疗原则[8],方中金银花、连翘、柴胡、荆芥、防风、牛蒡子、麻黄、炒苍耳子均有透邪达表之功,而大腹皮、泽泻、茯苓、猪苓以祛湿为主。马亮[9]在荨麻症的中医治疗体会中指出临床治疗荨麻疹时,当从养血固本考虑,而方中当归、生地、茯苓、焦三仙等药物有养血固本扶正之效,从而巩固疗效,防治病情的反复、转为慢性荨麻疹。纵观全方具有清热除湿、疏风养血、健脾扶正之功效。

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金银花中所含绿原酸有一定的抗内毒素活性作用,并且可显著的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治肿胀的发生[10]。连翘中所含连翘多酚具有抗炎解热作用[11],同时,连翘苷(FTS)可保护神经[12]。黄晓青、朱凯云在消风散的药理药效研究中,消风散药物组可以调节T、B淋巴细胞功能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活性[13];在文炬、陈宝田等研究中,提示消风散能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清IgE含量,抑制肥大细胞释生物活性介质,从而对荨麻疹起到治疗作用[14]

基于地氯雷他定基础研究的新型抗组胺药—枸地氯雷他定,由地氯雷他定与吡啶枸缘酸二钠盐结合而成,作用原理主要通过阻滞受体或阻滞嗜碱性细胞、肥大细胞颗粒释放炎症介质而改善症状,达到抗组胺作用。

2022-05-13• 国内外关于CRP、PCT与急性荨麻疹的相关报道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4小时内消退,但易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小于6周的荨麻疹为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