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需要
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关键,而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一直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能的保障。教育部2012年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通知中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高校是培养青年创新创业的人才高地。”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对高质量、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所以,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改革,是立足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培养大学生创新勇气,创业意识,创造能力,丰富社会资源,为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
(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
创新、人才等要素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人才出现缺口,高等学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开始由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在中国18岁到22岁的年轻人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是每10个人中就有4个是大学生,这个水平已经超过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然而,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应强调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而不是解决“有学上” 的问题。为了适应当前国家发展要求和迎合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国家提出开展 “创新创业教育”,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相适应提供一个切入点,更新原有教学理念,以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新想法、新思路;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充分整合多种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创新机制,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转化、社会服务紧密相结合,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整体提高的人才培养的方案,改变过去高校扩招生源的发展模式,建立新的适合社会进步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发展体系,服务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
(三)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而传统行业的就业市场十分有限,同时技术进步、国内企业境外设厂、外资企业回流、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等,也压缩了就业市场空间。当前很长一段时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现象将存在于中国。面对艰难的就业形势和国家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就显得十分紧迫。据《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我国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2011届为1.6%,到2015届上升到3.0%,但成功率非常低,仅为0.3%[1]。即便在浙江省这样经济环境、创业环境较好的地方,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仅在5%左右,与国外20%左右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数据相比差距还甚远[2]。归结原因主要是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创业类型偏向于生存型创业,并且多是模仿他人成功之路,不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高校主动适应国家创新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创新、创造和勇于进取的激情和志向,鼓励他们学会抓住机遇、敢于面对挑战和困难,提高他们适应社会、与人沟通、逻辑推理等能力以及情商等创业素质[3]。转变大学生就业思维模式,从固有的思维模式毕业后作为一名求职者、就职者转变成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更使他们能够今后在各行各业、各种岗位上充分施展才能,成为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
[1]为何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EB/OL] http://mt.sohu.com/20150814/n418880996.shtml
[2]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有5%,剩下95%到底缺什么?[EB/OL]http://mobile.163.com/16/0923/16/C1LODOA70011802A.html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有5%,剩下95%到底缺什么?
[3]艾华,周彦吉,赵建磊,田润平.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研究[J].北京教育,2016(0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