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秦制的文本叙事与认同分化:以《封建论》与《明夷待访录》为例》为作者:杨涛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柳宗元与黄宗羲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秦制的文本叙事与认同分化:以《封建论》与《明夷待访录》为例》为作者:杨涛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柳宗元与黄宗羲是最符合儒家士大夫形象的经典人物,一个忧国忧民,为了国家,不惜得罪阉宦、权臣、藩镇等当时最有权势的政治集团,义无反顾地投身变革的队伍中,最后也被政治边缘化。这种甘愿为国“舍得一身剐”的勇气与抱负,完全与太史公所颂赞的“尝试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士大夫形象相吻合。而黄宗羲就是另一种被称颂的对象。他明亡以后长期指挥义军进行反抗,后来感觉大势已定,便隐居著书。在清廷极高规格的请求下,仍不为所动。这种对道统的坚持,是士大夫最高的理想境界。柳宗元与黄宗羲无疑都是“士大夫”、“大丈夫”,是值得被后世儒生颂赞的对象。二者同样接受儒学经典熏陶,但为什么会对周制与秦制的分歧如此之大呢?甚至截然对立。本文引用二者最经典的两篇文章,即《封建论》与《明夷待访录》,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管窥儒学政治伦理观的多元性。不知是否符合录用要求,望您批评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