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时较少,教学内容杂而多
《微机原理及应用》学时只有48学时,其中理论课38学时,实验10学时。《单片机技术》作为一门选修课,有32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践8学时。考虑到目前培养计划中数字电路的课时比较少,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补充数字电路的部分基础知识。再者,新的微机控制技术每年层出不穷,在课堂上要适时地介绍最新的技术,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二) 内容重复,应用性不强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主要讲述微机原理基础知识、16位的CPU 8086/8088结构和引脚、汇编语言指令和程序设计、存储器及接口扩展技术。《单片机技术》主要学习8位的MCS51 单片机的结构和引脚、汇编语言指令和程序设计,存储器扩展和接口扩展技术。这两门课的内容除了CPU不同之外,其他的内容大同小异。而目前系统开发中常用的基于C语言的单片机系统开发在课堂上却没有涉及到。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浪费了有限的课时,且远不能满足后续毕业设计及今后工作的要求。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没有体现机电一体化,没有深入介绍微机控制技术如何与机械有些结合。因此,学生认识不到课程的重要性。
(三)教学手段单一,学习兴趣不高
机械类课程规定性和经验性知识较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微机控制类课程知识点比较灵活,以逻辑抽象思维为主。以“PPT+黑板”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使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 实验项目零散,效果差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10学时,设置5个实验,都为在计算机上利用Emu8086软件完成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类实验、纯粹的软件设计,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无法具体化。《单片机技术》有4个实验,分别是演示性的“软件设计实验”、“流水灯设计”、“串并转换实验”和综合性的“步进电机控制实验”。实验项目中没有设置硬件电路的设计内容,单片机的中断技术、定时器技术等关键基础知识的应用也没有体出来,且和机械专业联系不密切、综合训练程度不够。实验设备采用实验箱,学生只要连照着指导书连几条线就可以了,对于硬件的原理知之甚少,造成学生对微机控制技术的理解不透彻、实践动手弱。
综上,传统的课程设置无法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我们依托省级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和校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育项目,针对课程特点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不影响各专业现有培养计划的条件下对《微机原理及应用》和《单片机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革,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