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学龄期儿童性早熟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为作者:何炜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摘要] 目的 分析学龄期儿童性早熟(中枢性)的影响因素,为
《学龄期儿童性早熟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为作者:何炜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摘要] 目的 分析学龄期儿童性早熟(中枢性)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学龄期儿童的临床资料,检测所有儿童的身高、体重、腰围、第二性征、生长速率、骨龄,已对疑似性早熟的儿童做基础性激素水平检测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激发试验及相关影像学检查,依据检查结果,抽取其中60例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纳入性早熟组,另选100例非中枢性性早熟儿童纳入非性早熟组。对比两组儿童的个体状况、出生状况、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与家庭状况。结果 性早熟组超重及肥胖、经常食用禽肉类食物、经常食用滋补品、父母任一方有性早熟史占比高于非性早熟组,而非性早熟组中经常户外活动的患儿例数占比高于性早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状况(超重及肥胖)、食用禽肉类食物(经常)、食用滋补品(经常)、父母性早熟史(任一方有)是导致学龄期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危险因素(OR>1,P<0。05);户外活动(经常)则是学龄期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学龄期儿童中枢性性早熟与营养状况、食用禽肉类食物、食用滋补品、父母性早熟史、户外活动具有密切关系,应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控制其发生风险。不知是否符合录用要求,望您批评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