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双相型化生性癌伴癌周导管内乳头状瘤一例报告
更新日期:2024-08-01     浏览次数:91
核心提示:审稿意见一、总体评价本文《乳腺双相型化生性癌伴癌周导管内乳头状瘤一例报告》由唐雨、陈昆涛和吴杰撰写,详细报告了一例罕见的乳腺双相型化生性癌伴

 审稿意见
一、总体评价
本文《乳腺双相型化生性癌伴癌周导管内乳头状瘤一例报告》由唐雨、陈昆涛和吴杰撰写,详细报告了一例罕见的乳腺双相型化生性癌伴癌周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病例。文章结构清晰,临床描述详尽,病理分析深入,影像学资料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对于丰富临床医生的诊疗经验,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遵义医科大学学报》上发表。
二、具体审稿意见
  1. 题目与摘要
    • 题目直接点明了研究主题,简洁明了。
    • 摘要部分涵盖了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过程、治疗方法及病理结果,信息全面,便于读者快速了解病例核心内容。
  2. 病例介绍
    • 病例描述详细,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主诉、既往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诊断等,内容完整,逻辑性强。
    • 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支持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3. 病理分析
    • 病理描述详细,从肉眼观察到镜下特征,再到免疫组化结果,层层深入,分析透彻。
    • 特别指出了该病例的罕见性,即双相型化生性癌伴癌周导管内乳头状瘤,并讨论了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4. 讨论
    • 讨论部分对乳腺化生性癌(MBC)的分类、发病率、预后及影像学特征进行了综述,为理解该病例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
    • 结合本病例的免疫表型,探讨了Her-2阳性对预后的可能影响,提出了继续随访的必要性。
    • 讨论了与其他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增加了文章的临床实用性。
  5. 结论
    • 结论部分总结了病例的主要发现和临床意义,强调了双相型化生性癌伴癌周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罕见性及其临床和病理特征。
  6. 语言表达与格式
    • 文章语言流畅,表述准确,专业术语使用恰当。
    • 图表清晰,数据准确,有助于理解病理变化和影像学特征。
    • 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引用恰当,支持了文章的科学性。
三、修改建议
  1. 增加文献综述的广度
    • 建议进一步扩展文献综述部分,增加国内外关于双相型化生性癌及其伴随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研究进展,以更全面地展示当前研究背景。
  2. 细化病理描述
    • 在病理描述部分,可以进一步细化某些镜下特征的具体表现,如细胞形态、排列方式、核分裂象的具体数量等,以提高描述的精确性。
  3. 强化临床意义的讨论
    • 讨论部分可以进一步强化该病例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如提出基于该病例的治疗建议、随访策略或未来研究方向等。
  4. 规范术语使用
    • 在全文中使用医学术语时,请确保术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混淆或误导读者。
综上所述,本文报告了一例罕见的乳腺双相型化生性癌伴癌周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病例,具有较高的临床和学术价值。希望作者能根据审稿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文章更加严谨、全面,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