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实践研究——以黑龙江哈尔滨为例
更新日期:2024-07-30     浏览次数:31
核心提示:审稿意见一、文章总体评价本文《中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实践研究以黑龙江哈尔滨为例》由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湘艳博士撰写,文章以哈尔滨为具

 审稿意见
一、文章总体评价
本文《中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实践研究——以黑龙江哈尔滨为例》由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湘艳博士撰写,文章以哈尔滨为具体案例,详细探讨了中俄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实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资料详实,为理解中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数据支持。
二、优点
  1. 选题新颖且重要:文章选取哈尔滨作为中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典型案例,既符合当前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趋势,也凸显了中俄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共同需求和责任。
  2. 资料丰富详实:文章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政策文件及具体案例,如《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哈尔滨老道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充分展示了哈尔滨中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实践。
  3. 分析深入透彻:文章不仅对哈尔滨中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历史背景、历程、实践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还深入分析了合作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4. 结论有建设性:文章最后总结了哈尔滨中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经验启示,并对未来合作提出了前瞻性的展望,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 题目与摘要的精炼性
    • 建议进一步精炼题目和摘要,使其更加简洁明了地概括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
  2. 文献综述的补充
    • 虽然文章引用了大量具体案例,但在文献综述部分可以进一步补充国内外关于中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相关研究成果,以体现本文在学术领域中的位置和贡献。
  3. 部分段落的逻辑衔接
    • 文章中部分段落之间的逻辑衔接可以更加紧密,尤其是在介绍不同合作阶段时,可以增加一些过渡性的语句或段落,使文章整体更加流畅。
  4. 数据与案例的更新
    • 鉴于文章的成文时间和投稿时间可能存在一定间隔,建议作者检查并更新文章中的数据和案例,以确保其时效性和准确性。
  5. 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 文章整体语言表达规范,但在部分段落中仍存在少量口语化或不够严谨的表达方式,建议作者进行仔细校对和修改。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在选题、资料、分析、结论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平,具有较高的发表价值。但作者还需在题目与摘要的精炼性、文献综述的补充、段落逻辑衔接、数据与案例的更新以及语言表达的规范性等方面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建议编辑部在充分考虑以上意见的基础上,对本文进行适当修改后予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