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治理建设的农户参与积极性治理行为机制 ——以上海市为例
更新日期:2024-07-25     浏览次数:126
核心提示:审稿意见一、总体评价本文《基于乡村治理建设的农户参与积极性治理行为机制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对上海市农户的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探讨了乡村治理认知

审稿意见

一、总体评价

本文《基于乡村治理建设的农户参与积极性治理行为机制——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对上海市农户的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探讨了乡村治理认知、感知对农户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的影响,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文章结构清晰,数据分析较为详尽,研究方法科学,能够为乡村治理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二、优点

  1. 选题具有现实意义:文章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探讨了如何提升农户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对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数据来源可靠:通过对上海市9个涉农区2452户农户的实地调研,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数据,为实证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研究方法科学: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乡村治理认知、感知对农户参与积极性的影响,方法科学,结论可信。

  4. 分析结果全面:文章不仅分析了乡村治理认知、人居环境感知和村干部履职行为感知对农户参与积极性的影响,还考虑了农户个人特征等因素,分析结果较为全面。

  5. 政策建议具体: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农户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的具体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不足及修改建议

  1. 文献综述需更系统:虽然文章在引言部分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但文献综述部分略显薄弱,建议进一步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明确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的贡献和创新点。

  2. 变量选取需更严谨:在变量选取上,建议进一步明确各变量的定义和测量标准,特别是人居环境感知和村干部履职行为感知等变量,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控制变量需充分考虑:文章考虑了农户个人特征作为控制变量,但可能还有其他重要控制变量未被纳入,如农户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建议进一步完善控制变量体系。

  4. 模型验证需更充分:虽然文章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但建议增加更多的模型验证步骤,如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等,以确保模型设定的合理性和结果的稳健性。

  5. 政策建议需更具针对性:虽然文章提出了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的政策建议,但部分建议较为笼统,建议结合上海市实际情况,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6. 语言表达需更精炼:部分段落语言表达略显冗长,建议进行适当精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学术性。

四、结论

本文围绕提升农户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这一主题,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乡村治理认知、感知对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然而,在文献综述、变量选取、控制变量考虑、模型验证和政策建议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建议作者根据以上审稿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在修改完成后,本文有望在《农业经济》上发表,为乡村治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