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更新日期:2024-06-18     浏览次数:133
核心提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现代实用医学》2024年 第4期 | 徐宁洁 钱素英 芦小燕 孙士芳 宁波大学医学部 宁波315211 宁波市第二医院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现代实用医学》2024年 第4期 | 徐宁洁 钱素英 芦小燕 孙士芳 宁波大学医学部 宁波315211 宁波市第二医院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是近年来免疫疗法领域的重要突破。这类药物通过抑制T细胞上的负性调节信号,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从而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力,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然而,随着ICIs的广泛应用,与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也逐渐增多,其中急性肾损伤(AKI)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以下是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的详细概述:

  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 ICIs包括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抗体、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及抗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抗体等。
    •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T细胞上的负性调节信号,如PD-1与PD-L1的结合,来解除T细胞的抑制状态,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2. 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
    • ICIs引起的急性肾损伤总发生率在2%~7.9%之间。
    • 在两种ICI联合应用治疗肿瘤的临床试验中发现,3级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可高达32.8%。
  3. 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
    • 肾损伤的发生与个体易感因素、ICI药物类型及是否联合应用、合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较低的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老年等因素相关。
  4. 急性肾损伤的机制
    • ICI引起的肾损伤以免疫反应增强介导的炎性损伤为主。
    • PD-L1在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上表达,保护它们免受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损伤。PD-L1抑制剂阻碍了PD-L1的保护作用,造成了肾组织炎症和肾功能损害。
    • ICI可诱导产生某些自身抗体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系膜细胞或足细胞上的自身抗原,也可导致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丧失,产生自身抗体,引发炎症。
  5. 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急性肾小管坏死,也可表现为肾小球病变或血管炎。
  6. 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 肾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 治疗上,大多数病例(AIN和部分肾小球病变)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对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例,可予以透析治疗。

综上所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相关的急性肾损伤风险也不容忽视。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