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浅谈体育运动中的群体心理在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更新日期:2017-08-15     浏览次数:322
核心提示:体育是以人为本的事业,体育的“体”就是“人”字和“本”字的合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体育需求更加旺盛。体育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和互动,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成为健康生活、幸福生活的基本要素。

      体育是以人为本的事业,体育的“体”就是“人”字和“本”字的合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体育需求更加旺盛。体育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和互动,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成为健康生活、幸福生活的基本要素。按照十八大精神的要求,在体育实践中努力践行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体育工作中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以人民群众的愿望、需求、意见为动力、为标准、为尺度,维护并实现人民群众的体育权利,把体育办成亲民、健民、乐民、利民的事业,发挥好体育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体育应有的贡献。因此,现阶段开展全民健身,强健体魄,创造健康生活的核心就是“健康中国”。

任何人在生活中都需要和别人交往,而交往都是在相互联系的群体中进行的,广义的群体是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 ,体育运动中有各种各样的群体,例如各种运动队、体育协会、体育院系等。群体依据其建立的原则又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例如:少先队、共青团、专项运动队等等,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参入条件、原则、制度,而且具有固定的人员编制,非正式群体则是在兴趣爱好、个人情感、观点信念等因素一致的原则基础上组建的比赛松散的群体。群体还可分成现实群体和假设群体,现实群体即在空间上实际存在的联合体,例如我国各个运动项目组建的国家队;假设群体则是为了某种目的按照各种不同特征,将某些人假定组合在一起的群体,例如:评定的“十佳”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在空间上并未集合在一起,只是编成一个名单,进行表彰授奖。

一、体育运动中群体心理的特点是具有心理相容性和内聚力。

群体能否长期稳定的存在下去,心理相同性和内聚力是两个重要因素,在群体中每一个人都会影响到其他人,对他人影响的好与坏直接反应出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只有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心理相容才有共同语言,在工作和生活中才能同心协力,在面对困难时才能同舟共济,在收获成果时才能共同分享,否则只能危害群体的利益,在体育运动中,成员间的心理相容性具有重要意义,心理相容性的高低决定了比赛中大家能否齐心协力,互相认可,反之则会出现我提出的比赛战术你不支持,比赛中无法默契配合,看似是个集体,实则各自为战。在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项目中,心理相容性与体育成绩有直接关系,而在个人项目和小集体项目中,比如举重、摔跤、田径等的比赛中,心理相容性与体育成绩则不一定相关。

内聚力最早由勒温提出并加以研究,费斯汀格将它明确定义为“使群体成员留在群体内对他们施加影响的全部力量总和”。“全部力量”即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日本人丹羽等人将体育运动群体的内聚力概括为五种吸引力:1、群体内其他成员和人际关系的吸引力;2、群体所进行活动的吸引力;3、成员实现个人目标这一媒介的吸引力;4、群体威信的吸引力;5、群体目标和课题的吸引力。内聚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情感接触发展;2、内部团结进一步加强,共同遵守群体原则;3、为群体活动的共同目的分担责任。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生活不适应,学习压力大而造成的心理困惑。现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多数,在远离父母亲人后,缺乏生活经验,面对陌生的大学校园,身处陌生的社会环境,很多人感到困惑和迷茫。在大学学期期间,学习压力、考试压力相比中学并未减少。新生入学部分人缺乏指导,不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正确的个人发展规划,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挂科的压力逐渐增大。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也各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以减少其心理障碍。

2、就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焦虑。大学生面临不断提高的就业压力,不断增长的岗位聘任要求,不断增加的竞争人数,部分人甚至对前途感到渺茫,从而导致学习动力缺失,成绩下降,出现一定的心理焦虑。

3、生活上的困难和挫折导致自卑心理。大学期间,一些学生出现家庭变故、身体疾病、失恋和经济困难等,常常导致自卑心理,特别是心理内向的学生,不善于沟通交流,心理自卑更加严重。

4、人际交往能力差,导致心理孤僻。,现阶段部分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交往过程中个性太强,说话不注意分寸,也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时间久了,朋友就变得少了;还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寡言少语,冷漠孤僻,这样一来,他们交往上的障碍就接踵而至了,心理问题就随之产生了。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情感问题有:焦虑、抑郁、恐惧、嫉妒。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1、有充分的安全感;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的现实环境;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体育运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了人的情绪,改善了心理健康。体育运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号瞳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的发展。

现阶段部分高校在组织学生心理调节干预活动时仅仅依靠不同的游戏形式,游戏失败后对失败者进行当众表演唱歌跳舞的惩罚,这种形式对于出现焦虑、抑郁的学生并不适用,效果很多理想,多数学生会出现畏惧和逃避的情况。群体性体育运动的开展可以很好的利用其心理相容性和内聚力吸引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到达人与人之间良好沟通、抒发情感、锻炼体魄、增强自身调节和适应能力的作用。

不同的体育运动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及时干预,例如:属于竞技类的篮球、羽毛球、游泳对大学生“偏执、强迫”心理状况具有显著性影响;锻炼类的体育项目太极拳等武术套路对大学生“躯体不适感与精神病性”心理状况具有显著影响。教学中针对各项目特点设计不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篮球、排球、足球项目以讲授、分组游戏比赛法为主的教学方法;羽毛球、乒乓球、网球项目以讲解示范、身体练习、比赛活动为主;健美操、体育舞蹈、跆拳道项目以形象模仿、比赛、分层教学法为主;同时教学中时刻渗透心理教学方法,如情绪激励法、暗示法、反馈法等

适度体育锻炼,可以锻炼心理压力。从事体育运动,经常做一些轻快的身体练习,进而对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进行转移,可以起到转移注意力、放松神经的作用,最终减轻心理压力。经常开展体育竞赛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参加体育竞赛使压抑已久的表现欲充分释放,提高他们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素质,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经得起逆境的考验。

2024-12-19• 国学经典阅读与团体绘画治疗相结合对中度及以上
审稿意见:文章标题:《国学经典阅读与团体绘画治疗相结合对中度及以上抑郁发作高校学生群体心理干预效果的应用研究》一、引言部分评价引言部分充分阐...
2022-02-16• 在满足人需求的同时协调统筹和发展健全景观设计
一、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居住区景观是连接城市景观重要的一环,居住区或者是居住区地段往往处于城市中较为核心的位置,贯穿整个城市的商业...
2020-10-27• 群体心理量最小有效阈浓度(恶臭阈值)嗅觉异常
通常、在大气中 H2S 含量为 0.195mg/m3(0.13ppm)时、有明显和令人讨厌的气味、 在大气中含量为 6.9mg/m3(4.6ppm)时就相当于显而易见。随着浓度的增...
2020-04-15•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心理的差异性及其分类处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心理的差异性及其分类处置》为作者:龚志宏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无直接利益冲突中的骨干力量、一般参与者和旁观者...
2019-09-18• 大学生旁观者现象中的个体-群体心理共振
大学生旁观者现象中的个体-群体心理共振the psychological resonance phenomenon in individual and group the of university student bystanders[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