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爷跟牛娃在河沟沟里抓青皮蟹,打算回去让婆给炸了吃。皇帝庙不产油,所以家家户户最金贵的就是油坛子里那点油底子。每年九十月份村里有人背了各家的高粱去县上换点油,回来再按各家出的高粱米分下去。所以花爷筐子里的青皮蟹,婆从来不给他炸,都清水煮了让他分给村里的孩子们剥来吃。
花爷抬头,瞧见了田埂上背着篓子的树根,树根从他爹前些年腿病犯了以后就开始替他爹背粮换油。头两年从县上回来,带回来一个跛了一只脚的小媳妇,没一年给他爹活活气死了,树根跟他媳妇哭了半个月,又扛着粮食去了县上。树根他媳妇叫雅茹,听名就不是山里的姑娘,听去过县上的人说,雅茹她爹是县上的教书先生,雅茹原来的男人跟别的女人跑了,没人要了,正让树根捡了回来。老头子一开始差点跟着他亲家一块走了,树根在门外面跪了三天老爷子才消了气,让他俩好好过日子,看树根本分,这才松了心。
花爷喊着跟树根吆喝:树根,又背着篓子去城里换媳妇去呀。树根也不恼,也冲着花爷喊:呦,这四脚的花蛤蟆下河抓螃蟹呀,别让蟹子吧小鸡夹了去。花爷就气鼓鼓的瞪着他一直走远了。花爷这一生气就更像只花蛤蟆了,看的牛娃在一边也哈哈的笑,花爷气的把背上筐子一扔,今天的煮螃蟹就纷纷大赦躲到了石头下面,急的牛娃差点爬进水里去找。
牛娃是老幺的亲孙子,跟花爷是本家,小花爷两岁,打小跟着花爷两人天不怕地不怕。花爷他爹是烈士,娘早些年害病死了,村长带着村里人时长接济花爷跟婆。后来婆说:我一个老东西还能养活这个小蛤蟆,哪天我没了,还得麻烦村长给他找个小媳妇。打那婆自己带着花爷,花爷也没少惹祸,拔了串乡家大公鸡的尾巴毛,偷了九婶家的李子,把四眼家的黑狗撵得藏山上不敢回家,还差点把太公的胡子给一把火撩了,那回花爷的屁股被婆打成了俩。这些事花爷都有个帮手,就是牛娃,牛娃打小啥都听花爷的。按老幺说,家里这俩小崽子就跟配种的狗似的,拿石头都砸不开。
煮螃蟹都跑了,花爷就带着牛娃去西边大柳树下面看灯公扎灯。那有俩大石墩子,他俩就蹲那上边看灯公坐那扎灯,老远看就跟灯公挑着俩猴似的。花爷说扎个老虎,牛娃说扎个牛,花爷说扎个马,牛娃说扎个牛,花爷拎着牛娃的鼻子:我早晚把你爷那头水牛给杀了吃肉。牛娃就嘿嘿的笑,估计也想吃块肉。
这会串乡从地里拔了草回来,后面跟着一只秃尾巴的大公鸡,这公鸡以前是皇帝庙一霸,谁家的小母鸡都让它骑过,走起路来抬头挺胸,一身缎子似的红毛别提多好看。自打让花爷给秃了尾巴,这鸡也自卑了起来,整天耷拉个脑袋跟在串乡后边,比哈巴狗都粘人。花爷倒也不在乎:串乡叔,你家这鸡现在可听话了,以前可没少见他欺负我家小母鸡啊。就看那大公鸡一听花爷的声,更是紧贴着串乡的腿。自打被花爷拔了毛,只要串乡出门,整个皇帝庙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中:串乡又出来遛鸡喽。只要谁喊一嗓子,家家户户,有活的没活的都起来看,羞得串乡头一个月都不敢出门,地里也荒了。婆知道了,罚花爷去给他地里拔了两天草,打那花爷见了串乡和他的鸡就开口笑话他。然后跟灯公说:扎个没尾巴的公鸡。
灯公是皇帝庙第二手巧的人,第一的是婆,婆做的花馍馍做啥像啥,小猪,小刺猬啥的。蒸熟了还不走样,所以婆是皇帝庙手最巧的人。灯公扎的灯也是扎啥像啥,不过灯又不用蒸熟,用久了还熏黑了,所以灯公是皇帝庙第二手巧的人。灯公一辈子没结婚,所以对花爷就跟对亲孙子一样,按花爷说:老幺对牛娃都没有灯公对我好。花爷还寻思着让灯公跟婆一块过日子,让婆听着了又是一顿好打,一边打还一边哭,哭花爷那让水冲了去的爷。打那花爷再也没提过这事,就是没事就爱跑石墩子上蹲着看灯公扎灯。
花爷打小没见过爹。花爷六个月大的时候,爹上了前线,死在了拼刺刀的路上。这之前,花爷他爷在去送高粱面的路上,被水冲了去,再也没回来。花爷出生后,娘跟婆两个女人拉扯一个花爷,没两年,娘也害病死了。婆的儿子是烈士,每年有粮食分,婆的男人下落不明,政府不好定性,头几年还有人下来调查,问婆:你男人回来没啊?婆每次都说没有,是真没有。那人还得给婆上半天课,说是安抚婆的情绪。
刚吃完晚饭,花爷就要往外跑,按婆以往的经验,这个点正是花爷带着牛娃闯祸的时候。前年也是这个时候,俩娃子给李婶家的李子下了市,李婶没辙去找村长,村长说:花爷是烈士子女,村里理应给予照顾。李婶一下子就没了气性,婆拎着花蛤蟆耳朵去给李婶赔不是,让花爷当场保证不许再犯,又帮李婶家掰了一天苞米,这才算过去。第二年,李子都还青着就让李婶都给摘了,搁被子里捂了半个多月才熟,给花爷吃花爷嫌麻舌头,说:再没吃过去年那么好吃的李子。
这会花爷倒不是出去闯祸,皇帝庙太阳落得晚,吃过晚饭太阳还得留一个时辰。花爷估摸着灯公这会还在扎灯,灯公说镇上大户马老爷家要两条大金龙灯,灯公这会正蹲在石墩子上扎龙骨架。灯公要扎龙在皇帝庙是个大事,老远就看着石墩子那聚了一伙子人。树根带着小媳妇站在树东边。李婶在树南边做被罩,一会婆来帮她绣边。串乡正跟八爷还有药匣子在西边抽烟,仨人中间还趴了只秃尾巴的大公鸡,他们四个被灯公赶得远远地,怕烟火烧了灯笼纸。四眼正在北边给玉兰讲三国演义,太公也坐一边听。太公是皇帝庙最年长的人,老年间做过知县,是皇帝庙曾经离皇帝最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