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现代说服理论的研究
更新日期:2017-08-29     浏览次数:236
核心提示:现代说服理论研究已经形成自身的体系,研究理论不断完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展,同时体现出了多学科交叉的趋势。当前最为有名的理论包括信息影响理论模型、认知加工理论模型、社会判断理论和自我功效理论。

 现代说服理论研究已经形成自身的体系,研究理论不断完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展,同时体现出了多学科交叉的趋势。当前最为有名的理论包括信息影响理论模型、认知加工理论模型、社会判断理论和自我功效理论。

1.信息影响理论模型

这种理论认为信息的形成和内容会对认知、态度和情感造成影响。这些模型提出个体进行一个花费、收益分析,进行一种潜在风险的评估并且选择一个能最大程度实现他们期待的结果的行为。

现代说服研究从Carl Hovland开始,他和同事提出了信息学习倾向的观点,即“说服的耶鲁模型”,Hovland, Janis和Helly归纳出了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学习和行动存在的四个潜在步骤:说服信息能够被接受者注意和理解;接受者的想法被说服信息替换,并意识到态度改变能够引发的激励;接受者能保存说服过程中的信息。这个过程中涉及的变量是来源、内容、途径和受众。而说服的效果就是信念、态度和行为的改变。遗憾的是,这些观点没有形成理论,但却对后世研究影响深远。

保护激励理论(PMT)研究与个体自我保护激励相联系的威胁产生和处理的认知机制。PMT将有害性、感受到的威胁性和行为的有效性作为一个有效的害怕吸引的三个组成部分。行为有效性后来被具体细化为反应有效性和自我效能感。

言语期待理论(LET)认为当个体在不同情境下发展出一种被认为是最合适的处理方式的期待或偏向性时,语言就被看作一个“指导管理系统”。该理论认为当说服信息与个体的期待相违背时,说服过程就会被容易化或者被抑制。

2.认知加工理论模型

该模型从说服的“变量导向”趋势转向“加工导向”趋势,关注引起说服结果的变量的区分,并且研究说服信息是通过什么样的加工过程来影响个体的态度。该理论模型有两种,一种是详尽可能性模型,另外一种是系统启发模型。

精细加工可能模型(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简称ELM)被用于解释矛盾性研究结果,尤其是说服信息对态度改变的影响。该模型将态度改变分为中心路线(central route)和边缘路线(peripheral route)。前者只个体通过详细的认知加工过程,仔细审查信息论据和其他相关线索;后者指态度的改变是通过便捷、快速的路径发生。ELM认为任何一个既定变量能够在不同的精细可能性水平下通过不同的心理加工过程影响态度改变(Pierro, Mannetti, Kruglanski, & Sleeth-Keppler, 2004)。有关说服的“分心”(detraction)的研究发现,注意力分散会降低说服效果的强度(Martin, Hamilton, McKimmie, Terry, &Martine, 2007)。然而,另外的研究实现却发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Strick, Holland, van Baaren & van Knippenberg, 2010)。

系统启发模型(heuristic-systematic model, 简称HSM)将个体的认知加工分为启发式和系统式,加工的努力程度由动机与认知能力决定(Chaiken, Liberman, & Eagly, 1989)。它与ELM认为信息加工时连续统一体相反,HSM认为系统的加工与中央加工时类似的,该模型适用于一些与风险相关的问题的解决。

3.社会判断理论(SJT)

霍夫兰和谢里夫在1961年提出社会判断理论(Social judgement and social learning theroies)(周晓红,1998),又称为社会关联研究。该理论认为,个体所持态度应用一段区域来表示,这段区域由接受的区域、态度不明朗的区域和拒绝的区域等组成。当个体遇到某一说服信息或新观点和看法时,首先对此进行判断,然后才可能根据上述原则作出态度改变或不改变的反应。该理论所探讨的态度改变基本上局限于态度强度改变,而较少涉及态度方向改变问题。不过它被看成“不完全”理论,主要用于解释当其他变量被忽略时说服信息的效果和信息与态度的符合程度。

4.自我功效理论

Petty等人(2002)提出的自我功效分析(self-validation analysis)。自我功效理论指出,人们在接受说服性信息后形成第一水平的想法后,还会对改想法进行再思考(Petty, Briñol, Tormala, & Wegener, 2007)。这种元认知思考的一个基本维度是人们对其观点所持有的信心程度,范围从极端确信到极端怀疑(Petty, Briñol, 2008)。自我功效理论还更好地解释了情绪在说服中的作用(Briñol, Petty,& Barden, 2007)。当环境要求个体进行深入思考时,很多的变量都受自我功效的影响,如当信源具有高可信度(Tormala, Briñol,&Petty,2006),个体有控制感和信息被赋予重要价值(Briñol, Petty, Valle, Rucker, & Becerra, 2007)时,个体在接受说服信息时更依赖对已有观点的信心程度。

该理论为传统上的说服变量对态度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机制。这就是说,除了为讨论提供线索或者影响个体的想法的数量和内涵之外,变量的作用还包括能够影响个体想法的自信程度从而影响到个体是否会依赖这些想法而形成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