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信息技术的兴起与传统课堂模式并存的二元制结构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不仅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信息垄断权,原来通过封锁或有意识传递某些消息,影响大学生政治态度和道德的做法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根基。”形态各异的政治立场、文化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充斥其中,加大了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难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虽提倡注重以学生为主,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宗旨,但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即强调刚性和统一,其教学方式和手段显现传统教学模式,因此,信息的无界限和传统课堂模式之间凸显的鸿沟,只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去缩小。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与供给侧改革的失衡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极力打造让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精品课程,比如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思政课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将重心逐渐转向需求侧,过于迎合学生的需求,过于强调方法,忽视了供给侧自身必须具备的引领力和影响力,教育效果同样受到影响。
(三)“信息爆炸”的形势与接受者的消化能力不强的矛盾,增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难度。
大数据时代,信息爆炸已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对任何一个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来说,要把有用的信息客观的传递给接受者即大学生,必须经过精心的消化和组织,采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对症下药的传输给接受者,而受教育者接受信息,排出各种负面影响,也需要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判断真伪的能力。具备较高的大局意识、主流意识。因此、不管是思政课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科学素养的问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的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道路、制度自信与理论自信,与时俱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将是一个首当其冲的课题。
二 、树立大数据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新思维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以质量提升、内涵发展为核心的改革发展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文化人、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系统推进实践育人、着眼实现全面育人,不断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系统设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持。
第一、要树立现代信息观念
抓好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要树立现代信息观念,把握互联网的基本功能和特征,深刻体验交互性、超链性、多边性、学习性和开放性等现代涵义,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加强服务、突破传统、善于创新。
第二、抓好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网上网下联动。
占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应不失时机地找准切入点,充分利用网络把科学理论灌输和先进思想渗透作为首要任务,帮助大学生增强上网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侵袭的思想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文化活动。
第三、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思维意识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数据思维,对各类与大学生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技术理解与技术挖掘”,不仅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课出勤率、校园卡消费记录、网络点击率、浏览人数、转帖量等数字化的结构性数据进行价值挖掘,更要重视对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其中传递的非数字化的人文信息进行价值挖掘,以不断增强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洞察力,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立场和行为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进而读懂大学生思想变化的韵律。
三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
(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供给资源的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作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大小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用发挥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开发、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难题。 资源具有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极大地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并促使观念内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数据时代,网络文化的信息传播极大拓展了校园文化的时空,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的普遍化,对健康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着力开发优质的网络资源,将本地特色的资源融入高职院校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及校园文化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和价值体系并不断创新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的网络共享。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需求,合理设计思政课教育内容,满足学生多元选择需求。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供给育人路径。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其发展方向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依托行业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实践育人机制;二是探索以“学徒制”为形式的的合作教育模式,即学徒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自愿选择育人企业学习的工读交替模式,由严格的职业资格认证检验学徒教育成效,同时加强对企业的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体系;形成学院、行业、社会三方育人路径。大力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