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噪声与人为干扰对麻雀惊飞距离的影响
更新日期:2017-12-09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浏览次数:309
核心提示:欢迎投稿《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为减少鸟击事故发生,保障航空安全,利用生态防治方法调控机场飞行区的鸟种和数量势在必行[1]。绝大多数鸟击事故发生在机场及其附近空域,主要发生于飞机的起飞、爬升、近地和降落阶段[2]。通常情况下鸟类可以辨别方向,躲避前方物体撞击,但对于时速120 km以上的交通工具则是很难躲避的[3]。动物通常将人视为潜在的捕食者,人类活动造成的非致命性干扰刺激(包括噪音)与捕食者的捕食风险具有类似作用[4],会影响动物感知到的捕食风险,进而影响其逃避行为[5]。因此研究者通常采取人类接近的方法测量鸟类的惊飞距离,测得的惊飞距离能反应鸟类对人为干扰的耐受性以及引起鸟击的部分因素[6]。此外,相比自然背景的均匀噪声,飞机起落的噪声值大于80 dB,且是连续不断变化的,过大的噪音对鸟类的行为产生干扰,可能导致鸟类的繁殖能力、个体质量及自身鸣声改变,对鸟类通信产生影响[7]。对鸟类的研究也表明,惊飞距离的水平距离随着生境开阔度的增加而增加[8],机场吸引鸟类主要在于能为鸟类提供有利的栖息环境,包括水、食物资源、筑巢、暂栖和栖息场所[9]。因此需要研究鸟类在机场这个特殊环境下对噪音、速度等干扰因子的耐受性,以设置声场、声波网和调整驱鸟方式等相关管理措施[10-11],从而减少鸟击事故,保证飞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