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例成年维吾尔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分析
更新日期:2017-12-10     来源:环境与健康杂志   浏览次数:271
核心提示:欢迎投稿《环境与健康杂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 是指患者每晚7 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 次以上或睡眠呼吸紊乱指数( AHI)超过5 次以上[1],是一种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后果严重的睡眠疾病,它不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造成患者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进而危及生命[2]。本文对确诊的71例维吾尔族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71 例中,男51例,占71.8%; 女20例,占28.2%; 年龄( 35-81) 岁,平均年龄 ( 54±10.9) 岁。40 岁以上有58例,占81.7%。71例中52例超过标准体重20% 以上; 13例超过标准体重,但未超过20%; 6例体重正常。全部病例均因打鼾或白天嗜睡,疑有睡眠呼吸暂停而来本院做睡眠检查而得到确诊。
2. 诊断方法: 此症往往不易为医生确诊。睡眠期间频发老年性呼吸衰竭,常会因突然呼吸停止而惊醒数次,甚至多达数十次。如果呼吸停顿时不能马上醒过来,就意味着生命的消失。因此发现病人睡眠时打鼾并有呼吸道异常者即应予以重视。
除进行常规查体外,均进行夜间睡眠呼吸监测及咽喉部检查。( 1) 夜间睡眠呼吸监测: 采用澳大利亚康迪E系列PSG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 PSG) , PSG包括二导联脑电图(C3-A2,C4-A1)、二导联眼电图、下颌肌电图、口鼻气流、胸腹运动、及血氧饱和度、心率、鼾声指数、体位及上气道阻力等变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按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
------------------------------------------------
作者单位: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 呼吸二科 乌鲁木齐 830000 牛灵1  陈伟

眠呼吸障碍学2011年的标准[1]: 指7 h 睡眠内,鼻或口腔气流停止超过10 s,暂停反复发作30 次以上和呼吸暂停次数( 暂停指数) > 5 次/h。轻度 5次/h<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pvea hypopnea index AHI)≤15次/h ;中度 15次/h< AHI≤30次/h ;重度 AHI>30次/h 。71例均符合上述标准,其中10例为轻度,21例为中度,40为重度。( 2) 咽喉部检查: 包括观察咽腔的大小、有无相对狭窄、悬雍垂的大小及长短、软愕的情况,同时了解鼻腔的情况。
3. 症状与体征: 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憋气( 特点是憋气时只有呼吸动作而无口鼻气流,憋一段时间后,吼叫一声恢复呼吸,上述症状反复发作) 严重时有紫绀,白天困倦嗜睡( 病人常叙述看电视、开会、听课、坐车甚至开车骑车时睡着等) 头昏、疲乏、咽干、记忆力智力减退,易怒和性格改变、性功能减退、部分病人伴有鼻塞。老年人可伴有失眠、尿频。
体检方面常为有无鼻、咽部位狭窄的病理生理改变,如舌头肥大、舌根后坠、扁桃体肥大、悬雍垂过粗、软腭松弛、下颌后缩和小颌畸形等。大多数病人体格超重,即有一共同特点- 颈部短粗、全身肥胖[3 - 4]。
二、结果
71例患者中10例为轻度,21例为中度,40为重度。中重度患者平均年龄高于轻度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随着年龄增长,病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其中8例同时有阻塞性及中枢性SAS 的患者均为重度OSAS患者。71例患者中男性51例,占71.8%,明显高于女性。 47例( 66.2%) 有伴随疾病,其中肥胖65例( 91.5%) ,高血压病38例( 53.5%) ,冠心病16例( 22.5%) ,糖尿病9例( 12.7%) ,其他( 包括肺心病、脑梗塞、癫痫等) 7例。进行口咽部检查可见在上呼吸道不同部位( 鼻咽、口咽、喉咽) 有解剖狭窄的体征。
讨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临床常见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在西方等国家有学者研究发现 OSAHS 的发病率高达 1%~2.5%。在我国成年人群中的发生率为 2%-4%[5]。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全身性疾病,国内外研究证实OSAS是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6-8]。但该病早期仅表现为夜间鼾症,往往被患者及其家属所忽视,应引起足够重视。
该病病因复杂,至今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出现,其中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中年以后的男性和更年期后的女性发病率增高,肥胖及上气道狭窄也是此病的易感因素[9]。此次成年维族OSAS患者符合上述分布,因此对有夜间鼾症病史的肥胖男性患者更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早明确诊断。此次收集的OSAS病例中重度较多,临床许多表现为夜间易醒、睡眠打鼾、注意力不集中、日间嗜睡、近记忆力下降、偶有头痛,并且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目前认为慢性间歇低氧和睡眠片段化是OSAS 患者诸多症状以及全身多系统损害的病理生理基础[10]。长期受到本病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