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天津地区133例COVID-19患者凝血功能评估及分析》为作者:吴茜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目的:自2019年12月以来,中国爆发2019冠状病毒病(
《天津地区133例COVID-19患者凝血功能评估及分析》为作者:吴茜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目的:自2019年12月以来,中国爆发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目前的研究主要报告了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近期有文献报道了高凝状态是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1],这提示凝血功能的改变应引起临床重视。本研究将对不同病情分级的COVID-19患者的凝血情况进行总结。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市,中国)2020年1月21日-2020年3月15日已出院或死亡的所有经实验室确诊COVID-19的成年住院患者(≥18岁)。从病历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化验检查数据。对不同病情分级的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3例患者,其中出院130例,死亡3例,男性70例,女性63例,中位年龄49(36-61)岁。有合并症患者71例(53。4%),其中高血压34例(25。6%)、糖尿病21例(15。8%)、冠心病16例(12。0%)。第4天时危重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型(P<0。05),同时第4天重型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型患者。第7天时危重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型患者,第14天危重型患者PT水平仍明显高于普通型患者。第1天时血小板水平在普通型与重型或危重型患者比较出现差异,第7天时血小板计数在重型及危重型差异明显。 结论: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存在明显高凝倾向。第4天时重型、危重型与普通型相比就显示出高凝状态,第7、14天时显示出凝血因子消耗状态。不知是否符合录用要求,望您批评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