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聚集在农村的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一种趋势,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的一个过程。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们对传统的城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实现新型城镇化。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产业升级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而经济的持续发展又是新型城镇化的前提,二者相互推进,共同发展。山西作为煤炭储量居全国前列的能源大省,在煤炭行业萧条,煤储量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寻求新的出路,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是山西实现由能源大省到经济大省的关键。
1文献综述
1.1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影响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以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与比例关系,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又为产业升级过程提供了要素供给、需求和空间配置,促进产业的快速升级。我国把各产业划分为三次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是动态的,发展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也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表现为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及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第一产业的比重不同程度的下降,产业结构也在调整的过程中,通过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来影响生产要素的投入方向和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比如学者张洪潮(2014)[[[]张洪潮,宗香涛. 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与城镇化发展关系研究[J]. 商业时代,2014,12:46-48.]]指出城镇化发展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的格兰杰原因,并且城镇化发展对第二产业协调性的促进作用大于第三产业,同时第三产业的协调性也是城镇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肖功为(2013)[[[]肖功为,贺钟.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致的城镇化效应研究—一个省级面板分位数模型的实证检验[J].则经理论与实践,2013(5)]]也对产业结构和城镇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孙晓华(2012)[[[]孙晓华,柴玲玲.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实证检验[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22-27.]]则认为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双向因果关系。在我国过分依靠工业化带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但近几年这一现状有明显改善;周立彩(2010)[[[]周立彩,陈鸿宇.城市化进程模型新探[J].岭南学刊, 2010,(5):55-59.]]建立了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数量关系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和城镇化对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杨志敏(2014)[[[]杨志敏. 山西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指出产业结构演进通过产业集聚推动城镇化发展,它可以促进新城镇的形成,降低城镇化成本,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加快城镇化进程;翟顺河(2010) [[[]翟顺河,资源型区域城镇化动力、特征与战略取向-基于山西的实证,城市规划[ J],2010, 34 (9),67-72.]]实证分析山西省资源区域城镇化动力特征,指出导致山西省城镇化水平虚高度化问题的原因;刘瑞婷、吕月英(2010)[[[]刘瑞婷、吕月英,山西省城市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经济论坛[J],2010, 3, 124-125.]]提出山西省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导致的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较低是城镇化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1.2城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城镇化是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中地趋势,第二、第三产业集聚在城镇,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包括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生活方式城镇化。然而,在党的十八大,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新型城镇化”走进了大家的视野,指“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人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并将其确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http://www.gov.cn/ldhd/2012-12/16/content 2291602.htm.]]。在国家发改委等11部联合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中,提出将2个省和62个城市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区,介休市位列其中,这是山西省唯一入选的试点区。这将对整个山西的发展都起到示范的作用。李晓斌(2015)[[[]李晓斌. 以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研究[J]. 求实,2015,02:59-64.]]分析了利用产业转型升级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李凯(2014)[[[]李凯. 产业结构视角下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河南大学,2014.]]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对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进行了路径研究;韩雪(2011)[[[]韩雪. 山东省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的互动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3.]]也对山东省的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王振华(2014)[[[]王振华. 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县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D].沈阳农业大学,2014.
]]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对中国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行了解释,并实证分析了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以上都是从理论方面对产业调整与城镇化的关系进行了论证,以及对部分省份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了进行了实证研究。
表1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策略
核心策略 主要手段 实施要点
推进新型城镇化 统筹协调策略 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与一体化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工市民化
区域及城乡产业差异化、有序化发展
转型升级策略 三产三低三提升
三业三化三集中 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实行“低排放、低污染和低能耗”
农业现代化、工业集群化和现代服务业规模化协同升级。
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现代服务业向城镇各级中心集中
生态文明策略 资源节约集约、环境友好安全 推进城镇绿色建筑改造,打造绿色社区、绿色街区和绿色城镇
强化现有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集约利用,依托新技术大力开发新能源、新材料
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强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监测.提高准人门槛和处罚力度
集聚紧凑策略 集聚增长、混合利
用、紧凑开发 产业集群化集聚、空间园区化集聚、重点在各级城镇中心集聚
依托公共交通导向实现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土地利用
2山西省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的现状
2.1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受限。
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是我国的中部地区,由于地处盆地和一些历史因素,形成了以能源为主导的煤炭大省,经济欠发达。其中,农业是山西的薄弱环节之一,据调查显示,山西单位面积农作物的农业总产值为9.9万元,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差1.55万元,工业作为山西国民经济的主体,以轻重工业严重失衡为主要问题,第三产业在全国处于落后水平,发展速度缓慢,2011年,山西的第三产业只占经济总量的35.3%,勉强过了三分之一,尤其丰富的旅游业也未能被合理开发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总而言之,山西产业结构的极度不合理制约着山西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山西省的第二产业大多集中于远离城市的农村和山区,这也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步伐,制约了城镇化的进程。以下为山西2010-20120年的城镇化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