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浅析农村公民教育的现状及其改善途径 --以湖南省某农业镇为例
更新日期:2017-12-20     来源:教育科学研究   浏览次数:224
核心提示:欢迎投稿《教育科学研究》

一般而言,公民教育是指为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和技能的公民而进行的教育,它是对“公民进行的基础性教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1]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公民教育就是指针对农民的公民教育,例如,有学者认为“乡村公民教育是面向农村居民的公民知识、态度、价值观、技能的塑造和培养过程,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公民赋权机制,” [2]这种概念表述虽然抓住了公民教育的一般本质,但没有看到农村公民教育的对象是十分广泛和复杂的,教育的内容也有其特殊性,实施方式和机制也与一般的公民教育存在差异。因此,对农村公民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不能过于简单,既要抓住公民教育的共同本质,又要符合目前农村公民教育的特殊实际。

总结农村公民教育的实践经验,并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农村公民教育的内涵可概括为在各级政府主导下,通过政府、社会、社区、学校和家庭等多层教育体系,以专门学习、文化活动、日常管理、群众实践等方式,以现代公民意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对长期或短期工作或生活在农村的群体,包括常住农民、非常住农民、外来人口以及农村管理者等,进行的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公民社会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合格成员的教育。
一、农村公民教育的现状
目前农村公民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完善,由于人们对农村公民教育存在偏颇认识,导致其实施的基础薄弱,教育资源匮乏和教育机制的欠缺。
(一)人们对农村公民教育的认识滞后
认识不足反映在理论上表现对农村公民教育概念界定不明确,内容不符合农村实际,理论体系建设滞后。例如,在农村公民教育的对象界定上,没有分清一般公民教育与农村公民教育的区别,缺少针对性。如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外来人员或在农村投资做生意的商人,对这些人的公民教育到底是纳入城市教育体系还是纳入农村教育体系,还是二者兼之,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认识滞后反映在实际农村工作中,就是上至基层管理者,下至普通群众根本不存在公民教育的意识,或者将公民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等同于农村公民教育目标,并且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最终目标,而忽视了民主、法治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容。
(二)农村公民教育的实施基础薄弱
农村公民教育的实施基础薄弱,其重要原因就是农村公民教育的参与者素质普遍不高。首先是基层管理者的素质不高,缺乏对农村公民教育的切实认同和高度重视,不把其作为提高群众素质,促进农村发展,适应现代公民社会要求的任务来抓,缺乏持久动力和群众基础;其次是施教者素质不高,由于农村公民教育较少有正规的教育机构和教师队伍,其施教者一般是镇村干部、学校老师和社会先进典型和农村有威望的人物。但这些人很少受过专门的公民教育知识培训,在教育目标设置、方式方法、内容上不切合农村实际和群众需要;最后是受教者素质不高,笔者所在乡镇的普通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长期居住和工作在农村的中老年人,对公民教育本身无法感同身受,对公民教育的内容也很难理解或容易出现偏差,这无疑增大了公民教育实施的难度,不利于其广泛、顺利的开展。
(三)开展农村公民教育的资源严重匮乏
与受教群体的规模相比,农村公民教育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严重不足,尤其是教育场所、教材和施教人员缺乏。虽然农村群众的组织性不强,流动性高(主要指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公民教育投入也有限,修建专门的公民教育场所不切实际,但不代表不需要相关的教育场所,如何充分利用公共广场,学校、村级活动中心解决教育场所不足问题,迫切需要基层管理者认真谋划;对教材而言,既没有统一性的指导教材,更没有地方性的特色教材,农村公民教育缺乏指导和参考,难免陷入针对视觉和听觉的空洞宣教;在施教人员方面,既没有专门施教人员,更没有高水平的施教队伍,教育手段还是依靠组织文化活动,知识讲座,建设文化墙,挂横幅、打标语等,虽有一定效果,但不具备持久性和深刻性。另外,即便是有限的教育资源,也存在分配不公,配置不均的问题,往往是大镇多、小镇少,富村有、穷村无,农村公民教育资源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
(四)农村公民教育的实施机制不全
一方面是工作机制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没有将农村公民教育与农村其他各项工作相结合,形成统筹兼顾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同时,农村公民教育的内容没有统一起来,过多强调义务教育,忽视权利意识培养。另一方面是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缺乏,农村公民教育缺乏稳固保障和持续激励,教育经费得不到保障,不是被忽视就是被挤占,干的好和干得不好没有差别,参与者积极性不高。另外,机制不全还表现评价机制、反馈机制、监督机制的缺失,无法客观、全面的监督和评价农村公民教育的教育效果。正因为机制不全,监督不力,导致农村公民教育实施不力,形式主义严重,内容空洞不切实际,费时费力费钱却无实效,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公民教育的有效实施,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制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