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为作者:张许来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摘要]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A组)、
《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为作者:张许来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摘要]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A组)、缓解期(B组)和健康对照(C组)三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差异,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群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发作期(A组)32例、缓解期(B组)30例,及与其年龄、性别、BMI 匹配的健康对照(C组)32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5-因子模型全面评定患者症状,运用16S rRNA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三组之间肠道菌群的差异性,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1)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A组)、缓解期(B组)与健康对照组(C组)三组物种间肠道微生物群结构有显著性差异。(2)三组间物种组成分析显示,另枝菌属急性发作期(A组)较健康对照(C组)丰度明显升高(p<0。05);而硫杆菌属急性发作期(A组)较健康对照(C组)丰度明显下降(p<0。05);巨球型菌属急性发作期(A组)、缓解期(B组)较健康对照(C组)丰度明显升高(p<0。05),病例组丰度明显升高;而毛螺菌属、粪球菌属急性发作期(A组)、缓解期(B组)较健康对照(C组)丰度明显减少(p<0。05),病例组丰度明显降低;拟杆菌属、嗜血杆菌属、酪酸梭菌属急性发作期(A组)较缓解期(B组)丰度明显升高(p<0。05);而琥珀酸弧菌属急性发作期(A组)较缓解期(B组)丰度明显降低(p<0。05)。(3)关联性分析显示:小杆菌属与抑郁因子呈负相关(r=-0。269,p=0。034);巨单胞菌属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r=0。291,p=0。022);拟杆菌属与阳性因子成正相关(r=0。282,p=0。029)。结论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菌群结构和丰度均发生了改变,且部分菌群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相关,为精神分裂症提供有效改善精神健康障碍的方法思路。不知是否符合录用要求,望您批评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