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诗》之比兴:托物而寓情
更新日期:2020-06-18     来源:语文建设   作者:吴建新  浏览次数:176
核心提示:《《诗》之比兴:托物而寓情》为作者:吴建新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比、兴作为表现手法,其内在机制都是借外在物象表达本事或情感。通过

《《诗》之比兴:托物而寓情》为作者:吴建新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比、兴作为表现手法,其内在机制都是借外在物象表达本事或情感。通过文本解读可以发现,“兴”之于《诗经》叙事,主要有三点功能:一是作为叙事之发端;二是参与完成叙事之起承转合;三是辅助营造叙事之背景。而“比”之于《诗经》叙事,也有三点功能:一是借“比”叙事;二是辅助塑造人物形象;三是和“兴”一样参与叙事之起承转合。统而观之,比兴皆为“托物寓情”之辞,因“寓情”之需,主体融入客体,使客观物象浸透了主观情感;因“托物”之需,客体进入主体之行动序列,进而参与了叙事之架构、背景之营造和人物形象之塑造等叙事行为。不知是否符合录用要求,望您批评与指正。

2025-02-21• 诗歌散笔
审稿意见一、文章总体评价《诗歌散笔》一文收录了多位诗人(尽管在文档中未明确标注每位诗人的名字,但基于内容判断为多位作者)创作的诗歌作品,题材...
2025-02-19• 诗词
审稿意见一、总体评价《诗词》一文集合了张超先生的多首古诗、词、古文、小说及现代诗作品,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从整体来看,...
2025-02-08• 《诗经》中的河南风韵:从自然景观到文化精神的
审稿意见一、稿件概述本文题为《〈诗经〉中的河南风韵:从自然景观到文化精神的探索》,作者通过对《诗经》中与河南相关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从自然景...
2025-02-08• 我们在一点一滴地消逝(诗歌)
审稿意见一、总体评价王贞石先生的诗歌集《我们在一点一滴地消逝》展现了一位成熟诗人的深邃思考与独特情感。这些诗歌不仅语言凝练,意象丰富,而且情...
2025-01-22• 诗歌十首
审稿意见一、总体评价《诗歌十首》由作者马跃关(原名王腾飞)创作,收录了十首风格各异、情感丰富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在语言表达、意象构造和情感传...
2025-01-21• 三篇诗歌
审稿意见一、文章概述本文为三首诗歌的合集,分别题为《妈妈,你别哭》、《不死》和《刻画》,作者通过这三首诗歌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哲思和生动的意象...
2025-01-20• “植物诗人”的植物诗学——论臧棣《诗歌植物学
审稿意见一、总体评价《植物诗人的植物诗学论臧棣〈诗歌植物学〉》一文以臧棣的诗集《诗歌植物学》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臧棣诗歌中的植物意象、创作...
2025-01-20• 古医籍诗词格律美学刍议
审稿意见一、总体评价本文题为《古医籍诗词格律美学刍议》,作者王晟兴和刘阳深入探讨了古医籍文献中诗词的格律美学,展示了中医与诗词相结合的独特美...
2025-01-14• 柳宗元种植诗考论
审稿意见一、总体评价《柳宗元种植诗考论》一文由孙洪洋撰写,深入探讨了柳宗元种植诗的创作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引用了丰富的...
2025-01-14•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古诗教学路径刍议 ——以登
审稿意见一、总体评价《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古诗教学路径刍议以登高题材为例》一文,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初中古诗教学实践,特别是以登高题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