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临床进展
更新日期:2018-01-06     来源:中国老年学杂志   浏览次数:298
核心提示:欢迎投稿《中国老年学杂志》

一、老年性痴呆的概况: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为显著的大脑颞叶和额叶的萎缩,以及有神经元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物质沉积在神经细胞间及脑内血管壁上[1]。
临床表现为早期渐进性记忆力障碍,以后认知功能障碍及人格特征改变,晚期智能严重衰退,生活不能自理。老年性痴呆临床过程分为三个阶段[2]。第一阶段:大约1~3年,主要表现为记忆下降,以近记忆下降为主;第二阶段:发病后2~10年间,不仅近记忆下降明显,远记忆障碍也逐渐明显;情感变化逐渐明显;第三阶段:在发病8~12年左右,为全面性痴呆,极度的智能障碍,以及可出现肢体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老年期痴呆是指老年期发生的痴呆,包括老年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混合性痴呆及其他原因所致痴呆[3]。2000—2012 年中国60 岁以上老年人群痴呆患病率状况: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8%,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率(3.3%) 高于血管性痴呆(VD)患病率(0.9%)[4]。
二、中医对该病的认识
祖国医学认为老年性痴呆属中医学“文痴”、“郁证”、“癫疾”、“善忘”、“狂证”等病症范畴[5],古人对其相关症状早有认识,最早记载于《左传》载:“成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惠,不能辨菽麦,不知豕犬”。《灵枢·海论》“髓海不足,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清代名医王清任指出“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忆在脑不在心”,“年高无记忆者,脑髓渐空”。后世医家据此总结出病位在脑,病理特点多为虚、痰、瘀,本虚而标实,与心、肝、脾、肾等方面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孙沛所言:“故性动而灵,脑赖心血养之。”若心血不足,则不能充养于脑。《类证治裁》中“凡上升之气,皆由肝出”,肝经“交巅入脑”,肝藏血,主疏泄,肝血上行濡养脑海;脑中气机依赖肝之疏泄功能。《灵枢·五癃津液别》说:“五谷之精微和合而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运化失常,气血化生无源,脑失后天之濡养,同时脾虚易致痰浊血瘀,痰瘀互结,从而加速痴呆形成。《医方集解》云: “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内经》云“肾不生,则髓不满”,肾主骨,骨生髓,上通于脑,髓海不充,则发为痴呆。脑与经络的联系密切相关,如《灵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针灸大成》:“首诸阳之会,百脉之窍,······百脉皆归于头”。在十四经脉中,其中督脉、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阳维脉、阳跷脉八条经脉直接循行到头部。《素问·骨通论》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贯脊属肾……上额交颠上,入络脑……” 督脉为阳脉之总督,为“阳脉之海”。督脉络肾而脊里上达于脑中,汇聚于脑,可见脑为一身诸阳之会[6]。
三、治疗方法:
1.体针疗法
姬锋养[7]等将106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都可喜,2次/d,1片/次,疗程为2个月,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百会、内关(双):百会穴施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以 200次/min 的速度捻针1min,留针30min,每10 min行针1次;双侧内关穴施内关透外关,提插强刺激手法1min,留针30min,每 10min行针1次。起针后,用艾条灸百会穴,以头部感觉明显为标准,以保持灸感和针感持续存在;隔姜灸内关穴,20min/次,1次/d。2个月为1个疗程,每10d停针、灸1d,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疗效评价:采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R),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9例,改善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2例,改善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结论:针灸百会、内关穴可明显改善 AD患者的智能衰退。
谷巍[8]等将141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72例)和药物组(69例),针刺组采用益气行血、调神益智针法,以神庭、百会、风池、完骨、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为主穴,依据证候体征加减配穴,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药物组予口服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安理申),每次1片(5mg),每晚1次,4周后加至每次2片(10mg)。两组均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临床疗效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评价。结果:两组MMSE、ADL、ADAS-cog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针刺组改善优于药物组。结论:益气行血、调神益智针法可以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总体功能、认知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口服多奈哌齐。
李书晓[9]等让6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接受嗅三针治疗。治疗方法:嗅三针定位:依据针灸学教材取穴标准,在双侧迎香穴进针向内上方透刺至上迎香穴,第三针从两阳白穴连线中点透印堂至鼻根。操作:穴区常规消毒1.5寸不锈钢毫针与皮肤呈 30 度角进针,向规定方向平刺,须有流泪或鼻腔酸楚等得气感。电针仪采G6805 电针仪,刺激参数: 疏密波,疏波频率为 3.85Hz,密波频率为 6.25Hz。电流强度为0.8~1.0mA。留针40min,1次/d,每天上午治疗,连续治疗5d,休息2d,此为1疗程,共治10疗程。临床疗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智力量表( HDS)评定。结果:治疗前后 HDS、MMSE评分比较各项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总有效率为80.00 %。结论:嗅三针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胡起超[10]等将80名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不予治疗)各40例,针刺组取穴:膻中、中脘、气海、血海(双)、足三里(双)、外关(双)。临床疗效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结果:针刺组40例患者MMSE评分,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85%;针刺组40例患者ADL评分,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具有确切的疗效,可显著改善痴呆病人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头针疗法
胡畔[11]等选取52例老年性痴呆患者给予针刺治疗(头针额区、四关穴)。取穴:头针额区、四关穴(双侧合谷、双侧太冲)。根据于氏[12]头针分区法取额区,神庭透囟会、与其平行的曲差、本神向上透刺,每个区丛刺4针,留针2h,留针期间,每40min捻转行针1次,四关穴采用直刺法,留针40min,行平补平泻法。针刺1次/d,每周针刺6d,休1d,连续治疗1个月。临床疗效根据《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指南》进行评定。结果:临床基本控制21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54%。结论:额区丛刺配合四关穴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