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患者入院血糖和预后的真实世界研究
更新日期:2020-09-16     来源:中国急救医学   浏览次数:168
核心提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患者入院血糖和预后的真实世界研究》为作者:刘科峰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目的 探讨入院血糖与机械取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患者入院血糖和预后的真实世界研究》为作者:刘科峰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目的 探讨入院血糖与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我院神经外科开展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术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血管内治疗信息和3个月时的随访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别建立入院时血糖和3个月时功能预后、血管再通、症状性颅内出血和3个月时死亡的模型,进行多因素的分层分析和交互作用检验。结果 本队列研究共收集204例患者,入组150例。入院时平均血糖7。74±2。49mmol/l。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基线NIHSS评分、入院时低密度脂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血糖和症状性颅内出血均是3个月时的预后良好(mRS 0-2)的影响因素(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分别建立入院时血糖和3个月时预后良好(mRS 0-2)、血管再通、症状性颅内出血和3个月死亡的多变量模型。血糖每升高1mmol/l,3个月时功能预后良好(mRS 0-2)下降33%(OR=1。33,95%CI=1。08-1。63,P=0。007);与正常血糖组(≤7。8mmol/l)相比,高血糖组(>7。8mmol/l)预后不良风险增加2。97倍(OR=2。97 , 95%CI=1。09-8。08 ,P=0。033)。血糖每升高1 mmol/l,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增加24%(OR=1。24, 95%CI=1。03-1。50 ,P=0。021);与正常血糖组(≤7。8mmol/l)相比,高血糖组(>7。8mmol/l)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增加5。36倍(OR=5。36 , 95%CI=1。82-15。77 ,P=0。002)。入院时血糖和血管再通、死亡无相关性。结论 入院时高血糖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患者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增加机械取栓术患者颅内出血风险。不知是否符合录用要求,望您批评与指正。

2024-09-24• 药师在医共体模式下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干预效果的
审稿意见总体评价《药师在医共体模式下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干预效果的分析》一文,探讨了医共体模式下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干预效果,具有较高...
2024-09-18• 2023年山东利津县农村居民血脂和血糖水平数据分
审稿意见一、稿件整体评价《2023年山东利津县农村居民血脂和血糖水平数据分析》一文,以山东利津县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血脂和血糖水平进行了详细...
2024-09-12• 胰高血糖素样肽-1通过促进α细胞向β细胞转分化
审稿意见一、文章总体评价本文《胰高血糖素样肽-1通过促进细胞向细胞转分化等机制对胰岛功能的作用》系统地探讨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在2型糖尿...
2024-07-29• 黄连素降血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评价黄连素降血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稿件这篇关于黄连素降血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稿件,全面且深入地探讨了黄连素在治疗2型糖尿病(T2D...
2022-08-25• 高水平的血糖会对微血管造成损伤
一、糖尿病发病特点及康复需求当前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高糖高脂、肥甘厚味、醇酒辛辣成为饮食日常,工作压力大,...
2022-08-05• 辅助患者调控血糖
1.2 调查方法: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6],在马珊珊[7]的问卷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和预调查后结合实际...
2022-05-23• 低血糖症分类较多,罗列起来林林总总几十种之多
根据患者病史,考虑抑郁症诊断明确,抑郁症除了抑郁情绪、失眠外,还可能伴随有多种身体不适,如心悸、气急,头晕,失眠,多汗,脉速等躯体症状[1],...
2022-05-23•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前提和重要措施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前提和重要措施,目前血糖监测项目包括:空腹血糖、随机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
2022-05-13• 临床试验表明,强化血糖控制可减缓微血管并发症
临床试验表明,强化血糖控制可减缓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的进展及大血管疾病的风险,虽然血糖与心肌损伤之间的相关性可能代表因...
2022-03-13• 血针的力度自动回弹采血
1.2.2 穿刺方法 根据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建立适宜的穿刺力度。皮肤厚度<0.5 mm,淡红色,多见于老年女性及儿童,穿刺时轻轻用力或不用力量,依靠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