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郑少微生平
更新日期:2020-10-14     来源: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杨兴涓  浏览次数:166
核心提示:一、郑少微生平郑少微一生久滞下僚,文名亦不显,可以说是北宋蜀地中下层文人的典型代表。史乘中只有关于郑少微生平的零星记载,且生卒年均不详。如《

一、郑少微生平

郑少微一生久滞下僚,文名亦不显,可以说是北宋蜀地中下层文人的典型代表。史乘中只有关于郑少微生平的零星记载,且生卒年均不详。如《宋史•刘泾传》后附有郑少微传记,只有短短二十余字:“同时有郑少微者,字明举,成都人也。与泾俱以文知名,而仕不偶。[]P13104由此可知,郑少微与刘泾大致同时,文风也相似,都以文知名,但其仕途并不顺畅。

稍微详细一点的是,明万历年间曾先后在四川任右参政和按察使的曹学佺的记载,他的《蜀中广记》作为一部长达一百零八卷的四川地方文献著作,其文献价值一直为巴蜀文化研究者所推重。在《蜀中广记》中,关于郑少微生平的记载主要有两条,卷四十二载

郑少微,华阳人,字明举,元祐中进士。是时苏轼知贡举,得少微与古郫杨天惠、隆州李新,号为三隽。少微宣和间论时政坐废贫无田宅,寓居金绳院十五年,不屈其志。学益古,文益工,后徙居临卭,自号木雁居士。官至朝请郎。有集行世。

卷九十八载:

《木雁居士集》,郑少微,字明举,华阳人。少孤,力学,登元祐进士第。始就试礼部东坡知贡举,黄鲁直与较艺,得明举,由是赫然。古郫杨天惠、三嵎李新,皆以文名,时人号为三儁。按:少微在宣和间上书言时政坐废,家贫无田宅,栖成都金绳院十五年,不变其守。学益古,文益工,晩号木雁居士。有集行于世。德阳旧《志》载少微政和中知县事云。[]

这两条材料有很多重复的地方,我们可以相互对照并参照其他史料对其进行考证。

首先,关于郑少微籍贯和进士及第的时间。两则材料都称郑少微是华阳人,据祝穆《方舆胜览》卷五十一“成都府建置沿革”:“皇朝分西川为两路,又分为益、梓、夔、利四路,而成都府为益州路,复升为成都府……今统郡十六,领县九,治成都、华阳两县。”[]P900华阳县属成都府统辖,则曹学佺所说郑少微是华阳人与《宋史》所说的成都人并不相违。而杨天惠在《渊乐堂记》中称郑少微“生岷峨之崖,长邛崃之墟”[]P819,岷峨是岷山和峨眉山的并称,此处代指四川,而邛崃即临邛。据祝穆《方舆胜览》卷五十六“邛州建置沿革”:“唐割雅州五县置邛州,治依政县,移治临卭县,僖宗置永平军。皇朝复为邛州,今领县六,治临卭。”[3] P994在北宋并不隶属成都府。也就是说,《宋史》和曹学佺所记与杨天惠不一致,考虑到杨天惠不仅仅与郑少微同时,而且更是与他并称为“三俊”的好友,其说应更为可信,则郑少微为四川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宋史》和曹学佺可能是因为郑少微长期寄居于成都而误以为他是成都人。郑少微家世,已不可考。曹学佺称其“少孤”,杨天惠称其“出入于脂膏、游侠之窟”(《渊乐堂记》),也就是说,郑少微虽然少年丧父,但家境并不差。郑少微一直致力学习,并于元祐中登进士第。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元祐三年正月)乙丑,命翰林学士苏轼权知礼部贡举。”[]P1921郑少微登进士第当在元祐三年。常明等编嘉庆《四川通志》卷一百二十二《选举》称:“元祐三年戊辰科李常宁榜。郑少微,华阳人。”[]也与之相符。也就是说,郑少微是苏轼的门生,与同为蜀人的杨天惠、李新齐名,当时被称为“三俊”,且一起受知于苏轼。

2020-10-14• 郑少微的人格追求
元祐三年登进士第,崇宁元年因上书言事坐邪下籍,曾在政和年间担任德阳县令,官至朝请郎。郑少微与简州刘泾俱以文知名,与杨天惠、李新齐名,时人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