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电能计量方式的合理性分析
更新日期:2020-10-16     来源:电力建设   作者:姜景芮  浏览次数:287
核心提示: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非正弦研究组(Working Group on Non-sinusoidal Situation)在总结数年来功率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视在功率合理定义

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非正弦研究组(Working Group on Non-sinusoidal Situation)在总结数年来功率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视在功率合理定义入手通过对视在功率进行详细分解逐步清晰各电气量的物理意义并进行详细的定义,于2000年推出IEEE 1459-2000试行标准,经过10年时间的意见采集最终推出IEEE Std.1459-2010标准[5],这是功率理论研究的一大进步。在这个基础上,本文首先采用参数辨识方法对于电网中的线性用户进行参数辨识,然后利用IEEE Std.1459-2010中提出的视在功率分解方法,对于常见类型的线性用户计算电网电能有效传输率S1/S指标,推导和电网电压畸变率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制作电费调整表,最后与基波功率因数相结合,对于电费进行合理调整。相比较原来只考虑基波功率因数的方法,会更加公平合理。

1  不同电能计量方式的合理性分析

1.1  基波计量模式

在基波计量模式下,电能表的计量结果。

对于线性用户,采用基波计量方式时,电能表计量值就为用户基波有功功率。在这个基础上测量功率因数,并按照《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方法》对于电费进行调整。但此时的电费只是体现了电网对于用户的要求,反映了线性用户本身需要的电能利用情况,却忽略了电网含有谐波时,强迫用户吸收的谐波有功功率及其对线性用户设备本身造成危害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无法对于线性用户进行合理补偿,对于线性用户来说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