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户外运动的发展特征与功能价值
户外运动最早出现在工业革命后期的欧洲,英国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缓解生活节奏加快、城市人口剧增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率先在国内推行户外运动和游戏,随后传入法国、美国并逐渐蔓延至世界各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户外运动被广泛运用于军事训练中,并融入了攀岩、野营等多种技能,呈现出项目多样化的特点。而真正形成分类的体育项目则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一次举办世界大赛则要等到1989年新西兰越野探险挑战赛。由此产生了户外运动的早期概念:以自然环境为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性质的体育活动项目群。而马欣祥、田庄在总结国内外户外的概念后将其定义为人们以人力或利用自然力,在基于自然的环境中开展的体育活动总称[8]。两者对探险与休闲体验有着一定争议,但都承认了户外运动需要兼备“自然环境开展”和“体育运动形式”两大要求。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户外运动被列为较为危险的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综合性知识技能的储备,在进行过程中一般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现代户外运动培训中增添的环境保护的教育,体现出户外运动参与者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8]。本研究认为,户外运动的特点可以归结为自然环境中开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属性、人力或自然力为要求的体育特征、集教育、健身、休闲、竞技、探险为一体的社会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