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校在联大中的独立办学
西南联大将三个已有相当传统办学已取得相当成绩的大学联合到一起,成为全面抗战中首屈一指著名大学。联大是成功的,它对外给人以联大是一所大学,而不是三所大学的印象。作为一所大学,有比较民主的领导体制,这一体制包括承担学校日常行政责任的由常委、教务长、训导长、总务长、秘书长和5个学院院长组成的校务会议;由教授和副教授组成对学校的各项事务进行讨论的教授会,以及由校务会议的成员加上教授会选举的7位代表组成的评议会三个机构[13],履行联大教师聘任手续、学校规划和制度改革诸职责。教师聘任要加盖联大公章,新生以联大的名义录取。此外,均为三校独立办学的空间。
第一,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各自聘任教师。联大所有本科学生都是联大的,所有研究生都属于三校的,而绝大多数教师首先是三校的,然后才是联大的。全面抗战中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就读的汪曾祺说:“西南联大中文系的教授有清华的,有北大的,应该也有南开的。但是哪一位教授是南开的,我记不起来了,清华的教授和北大的教授有什么不同,我实在看不出来。”[14]事实上,联大的教师及行政人员有双重身份,一是联大的,他们接受联大的聘书和委任,这一部分人北归时往往没有着落;另一身份是原来三校的人,他们同时也接受原来学校的聘书和委任。具备这两重身份的人,其聘书上先盖三校的章,然后加盖联大的章,教师们都十分看重“第一聘书”。从北平或天津出来的教师,都有这两重身份,自然都有加盖三校和联大两个公章的聘书。然而,联大存续的八九年间,因教学之需新聘请的教师,则只有加盖联大公章的聘书。联大新聘教师中,“如果三校之中有一校认为这个人很好,那就给他另加一份聘书,表示将来三校分家的时候,可以继续聘请他一起回北京或天津”。联大教职工对于抗战的最后胜利有坚强的信心,无不认为联大是暂时的,三校则是永久的。因此,“三校除了维持其原有的班子外,也都随时网罗人才,以为将来的补充”。[15]教师为办学之本,各校在新锐教师聘请上无不深谋远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聘请出类拔萃的学者来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