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哈尼族民族文学创作生根发芽的土壤
更新日期:2020-10-20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李娜  浏览次数:168
核心提示:一、哈尼族民族文学创作生根发芽的土壤在少数民族作家进行持续创作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在汉语写作平台上,民族作家如何才能在坚守民族身份特征的基础上,

一、哈尼族民族文学创作生根发芽的土壤

在少数民族作家进行持续创作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在汉语写作平台上,民族作家如何才能在坚守民族身份特征的基础上,坚守作家的艺术生命?”[1]的问题。文学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一个久远的话题。哈尼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在族群发展中孕育出丰富的民族文学,其中最为璀璨的是民间文学,如迁徙史诗、神话、民间故事、嫁歌等;也有依靠丰富的民族资源逐步成长起来的以哥布、艾吉、赵德文、车金明、白居舟、存文学等人为代表的哈尼族作家群所创作的优秀作品。但是哈尼族作家文学的作为少数民族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一个对“主流文学”的模仿和跟随到逐渐树立自身的独特的多元化特征,是一个缓慢但积极向前发展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与“主流文学”总是有一定的差异性,就哈尼族文学的发展而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89年是哈尼族文学研究的萌芽期,这时的哈尼族民族文学刚刚开始发展,主要以民间文学的研究为主,少数作家开始进行稚嫩的创作;90年代初期到1998年是哈尼族文学研究的发展期,此时的民族文学还是有了宏大的世界观,多进行族群和独特的地方题材的书写,创作环境生机勃勃,对哈尼族的研究多方面平衡发展;1999年以来至今为哈尼族文学研究的成熟期,哈尼族作家更多的意识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正确认识自己的民族身份,增强了民族自信,不仅是哈尼族文学,很多少数民族文学也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2]存文学说过:“哈尼族是一个百万以上的山地民族,过去没有一个作家和诗人,现在既然给我们提供舒枝展叶的条件和机会,我们当从这高山峡谷间捧起一捧泥土,举起一块石头,托起一座大山,或者一片厚厚的荫凉,是让世界认识我们的时候了。”[3]哈尼族作家树立起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豪而又坚定地昭告世人:“我认定了脚下的这块燥热的土地,这陡峻和动弹的高山,这深邃悠长的峡谷。坚信这是一条通向世界文学的大道,踏着它一定会在辉煌的殿堂里找到它的位置。”[3]少数民族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就是要求作家发掘自身独特的文化特性,寻找区域性特点,将民族的生活变迁描写出来,哈尼族由于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等的影响,在新中国成立里仍旧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经过发展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那么在作家的文字中就必须关注民族的存在状态与现实处境,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民族精神与文化品格,揭示民族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