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布《宋故参知政事李光墓志》及其相关问题
更新日期:2018-02-01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浏览次数:276
核心提示:欢迎投稿《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宋故参知政事李光墓志》(以下简称《李光墓志》)于2005年8月出土于浙江省余姚市牟山镇姜山村。 2011年9月叶树望《姚江碑碣》一书予以刊布[
叶树望《姚江碑碣》,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99页。该墓志由姜山村村民发现后,被存放在当地村民李春芬家门口,幸得看护,不致遗损。余姚市普查办于200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此碑。同年12月9日,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据余姚市普查办诸柏苗提供的资料,发布题为《余姚市普查队在牟山镇普查时发现宋资政殿学士李光墓志铭石碑》新闻通讯,最早介绍了墓志发现情况,并附墓志照片一副。惜照片模糊不完整,不能有效呈现墓志学术信息。2011年年初,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群、上虞市地方志委员会李金海两位先生,经田野考察得知墓志发现情况,率先对墓志内容及其文献价值进行探讨(参见二氏《余姚出土李孟坚撰〈李光墓志〉及其文献价值》,《文学遗产》2011年第1期,135-138页)。2011年9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出版叶树望编《姚江碑碣》一书,刊布《李光墓志》清晰图版,遂将该墓志完整地学术信息呈现给学界。《李光墓志》至今依然保存于李春芬家院落中。]。李光其人,《宋史》卷三六三有传,著述甚富,然多散佚,有《读易详说》十卷、《椒亭小集》一卷、《庄简集》十八卷、《庄简词》一卷传世。浙江图书馆藏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芳庆堂木活字本《山阴天乐李氏宗谱》[上海图书馆藏有《天乐李氏宗谱》,民国五年(1916)芳庆堂木活字本,存文斋公房十六卷,首三卷,应为浙江图书馆藏《山阴天乐李氏宗谱》的续谱。《山阴天乐李氏宗谱》是敕文御宝,卷一为序文引跋,卷二是世系说和世系图源流,卷三至卷二十三为李氏各支派世系图及行传,卷二十四为历代赠言、行状、传赞、实录、志铭等;《天乐李氏宗谱》首三卷依次载敕命、传赞源流、行状、实录、寿序等,卷四载堂簿,以下卷五至卷十六为文斋公房世系图、行传部分。《天乐李氏宗谱》与《山阴天乐李氏宗谱》所载敕命、传赞、源流、行状、实录、寿序、志铭部分大致相同,但惜非足本,只有文斋公房的内容,目录中尚列有外派系图、行传,可能与《山阴天乐李氏宗谱》内容一致。],载有署名朱熹撰《庄简公墓志》及其他李氏宗谱史料。现就新刊布《李光墓志》,结合《山阴天乐李氏宗谱》并相关史料,对《李光墓志》及李光生平、仕历、世系,略加考述。
一、墓志录文
□□知政事□□□□讳光,字泰□□□□之上虞人。曾祖晏如,赠太子少保。祖彻,赠太子少傅。考高,赠太子太保。曾祖妣高氏,赠始兴郡夫人。祖妣顾氏,赠信安郡夫人;俞氏,赠咸宁郡夫人。妣史氏,赠文安郡夫人。公生于元丰元年十一月十日,登崇宁五年进士第,调晋州岳阳县尉。政和元年,转通事郎,再掉衢州开化令。五年被召造朝,除监西抵当所,辞不受。六年东,参吏部,改宣教郎。七年夏,调苏州府常熟知县,改京东提举学事司干办公事。重和元年转奉议郎。宣和二年冬,除太常博士,转承议郎。六年冬,迁司封员外郎,坐论权幸,出知静江府阳朔县。七年秋,除司勋员外郎,迁符宝郎。渊圣即位,靖康元年春,擢右司谏,三月迁侍御史,转朝奉郎。坐论事,谪监汀州酒税。主上登极,首以秘书少监召,寻除侍御史,皆以道梗不得赴。建炎三年除知宣州。秋,直龙图阁。四年春,进右文殿修撰。夏,除徽猷阁待制、知临安府。绍兴元年春,除知洪州,不赴,改差提举临安洞霄宫。秋,除知饶州,未赴,改知婺州,寻除吏部侍郎兼侍读。冬,被旨节制临安府,见屯诸军,兼权户部侍郎督营缮事。二年春,迁吏部尚书。三年,除淮西招抚使,未还,就除端明殿学士、知建康府。未几,落职,降秩两等,以左奉议郎提举台州崇道观。五年春,复宝文阁待制、知湖州,复左朝奉郎。秋,进显谟阁直学士、知平江府。冬,除礼部尚书。六年夏,除端明殿学士知台州,改温州。七年冬,移洪州。八年冬,以礼部尚书召,至则除左中大夫、参知政事。九年冬,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洞霄宫。十一年冬,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琼州。二十年春,移昌化军。廿五年冬,量移郴州。廿八年冬,复朝奉大夫,任便居住。廿九年四月初三日,弃代于蕲州之蕲口镇,享年八十有二。孤孟坚等即以其年十一月廿六日葬于余姚姜山之南原。公先娶黄氏,累赠安郡夫人。再娶今缙云郡夫人管氏。子男五人,长曰孟博,以左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卒于琼州。次孟坚,右承务郎。次孟醇,蚤卒。孟珍、孟传皆未仕。女五人,长适左奉议郎曹粹中,次适登仕郎陈汝楫,次适进士陆权之,次适将仕郎沈程,次适右从政郎潘畤。孙男四人,曰知常、知微、知言、知绍。孙女六人,长适进士王孝忠,余皆未嫁。公自少年问学,以诚信孝悌为本。出身事上,以不欺尽节为忠。故自小官为县令,则力抗朱勔;为郎官,则指言王黼之奸;为御史,则因天变,极论耿南仲非宰相才;其守宣州,则以孤城抵群盗、御强虏,出万死一生之地,卒与城俱全。其为淮西招抚,则从容谈笑缚悍将韩世清以归,一时跋扈,无不震耸。盖公之立朝廷,仕郡县,慷慨激切于天下事,知无不为,不避仇怨,类如此。晚居政地,意欲扶持国论,从容赞画,一政一事,务合天下之公论,坐是与权臣浸不合。虽身去国,而犹抗疏论事不已,于是奸臣切齿,必欲置公死地,留落岭海几二十年。虽蹈百谪,滨九死,而胸中坦然,盖信道笃而自知明,死生祸福不足以动其心也。惟先公道德文章,节行勋业,著在天下者,必得当世大贤述作而显,诗之以信后世。孟坚等不敢称道,姑叙次莅官历仕之岁月,出处行实之大节,辍苦纪□□□□□□之□□□子孟坚泣血谨书[ 笔者惜未曾亲见到墓志,本录文以《姚江碑碣》墓志图版为据,部分志文模糊不清,难以识读。]。
墓志高113厘米,阔64厘米,厚9.5厘米,碑榫高8厘米。志文为李光次子李孟坚所撰,字体为欧体楷书,端庄秀丽、韵致飘逸,分24行,行47字,应有1080字。墓志右上角风化严重,志文首行仅存见5字,末行42字。文中有“靖康元年春,擢右司谏,三月迁侍御史,转朝奉郎。坐论事,谪监汀州酒税。主上登极,首以秘书少监召,寻除侍御史,皆以道梗不得赴”语,敬称宋高宗赵构为“主上”,可见碑文应作于南宋高宗朝。志文避讳甚严,“光”字、“高”字均缺笔,分别避撰者父亲、祖父之讳。《嘉泰会稽志》卷六云:“李庄简公墓在姜山。”[ (宋)沈作宾修;(宋)施宿等撰《嘉泰会稽志》,《宋元方志丛刊》第七册,中华书局1990年,6817页;《南宋会稽二志点校》,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年,114页。]李光《记梦一首》诗序云:“姜山静凝寺在姚、虞二邑之间,去予所居才十里。頃岁闲居,每携子弟或与宾客同游,辄留宿山间。”[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25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6430页。]姜山静凝寺通公律师是他的好友。绍兴二年(1132),李光“自建康得罪还里而依止。通公律师适退居姜山,相望不十里,有湖山之胜。闲放累年,惟师方便自在,遂为莲社之交,或命篮舆,或掉扁舟,不知日月之老也。”[ 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154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259页。]与“莲社之交”为伴,于姜山“湖山之胜”,“或命篮舆,或掉扁舟”,悠哉游哉,不亦乐乎。姜山为李光生前时常游览之地,去世后被安葬在姜山之南麓,应合李光心愿。

(李光墓志拓片)
李光比较完整的传记资料,是《宋史》卷三百六十三本传。浙江图书馆藏《山阴天乐李氏宗谱》卷二十四载有署名朱熹撰写《庄简公墓志》,该墓志末署“宋徽国公朱熹”,各本朱子文集均未收,由于“徽国公”为朱熹去世后绍定三年(1230)改封,末署“宋徽国公朱熹”显然是李氏后人立墓或修缮时所书,非朱子原署。《庄简公墓志》是否为朱子所撰,尚存争议。王兆鹏、吕厚艳两位先生最早注意到了《会稽续志》卷五所载《李光传》的文献价值,鉴于朱氏与李氏为世交,且李光季子孟传亦为朱熹门人,因故认为朱熹受孟传所请,为李光撰写墓志属“义有不得辞者”,《庄简公墓志》“应是一篇出自朱子之手的佚文”,“《会稽续志》的李光传或当据墓志(笔者按,此墓志指《庄简公墓志》)修入” [ 王兆鹏、吕厚艳《家谱所见李光墓志及李光世系考述》,《文献》2007年第2期,137页。]。任群、李金海两位先生则认为,李光仲子李孟传只比朱子小六岁,且李氏家学属“元城学案”一系,作伪者为了证明《庄简公墓志》出自朱熹之手,遂将李孟传改造为朱熹门人,《庄简公墓志》应是根据《会稽续志》卷五《李光传》作伪而来的伪志[ 任群、李金海《余姚出土李孟坚撰〈李光墓志〉及其文献价值》,《文学遗产》2011年第1期,138页。]。笔者比勘《会稽续志》卷五《李光传》与《庄简公墓志》后,赞同任群、李金海两位先生的观点,认为署名朱熹所撰《庄简公墓志》应是据《李光传》作伪而来,是李光后人想借朱子大名光耀门楣的伪志,理由有以下二点:第一,《庄简公墓志》生平叙事模式与《李光传》完全相同,并有明显节略痕迹。比如,《李光传》叙述李光抵抗戚方事迹时,行文如下:“巨盗戚方破宁国,抵城下,光即日下令戒严:民六十以下,十五以上悉登城,违者并以军法。光设牙帐于南壁,躬抚士卒。贼围益急,或请光尽室从西门遁去。光曰:‘我一家获全,其奈一城生灵何?’诘朝,诵言于众,曰:‘昨暮有教光携家潜出者,当以军法从事,姑且置之,城脱或不保,引剑之计已决,义不污贼手!’兵民感泣,其气益倍。……援兵至,贼自焚攻具请降,光不许,遂夜烧营遁去。”以上文字被《庄简公墓志》节略为:“巨寇戚方破宁国,抵城下,或劝公遁,公曰:‘其奈一城生灵何?’诘朝诵于众曰:昨有教光遁者,当治以军法,固置,脱不保,引剑之计决矣。’众感泣,击贼,贼势披靡,夜烧营去。”《李光传》叙述李光抵抗戚方事迹原文144字,《庄简公墓志》节略为64字。《庄简公墓志》节略原文,使部分文句不通,文中“固置,脱不保”一句,便让读者不明就里。第二,笔者在比勘过程中发现,《庄简公墓志》对于《李光传》中的行文错误,不加辨别修改,依旧予以照抄,作伪痕迹明显。《会稽续志》卷五《李光传》曰:李光“自号博物居士”。但笔者翻检史料发现,李光曾自号“转物居士”、“无碍居士”、“五松居士”、“读易老人”,但未自号“博物居士”[“转物居士”之号,见于《嘉泰会稽志》卷一五:“在琼寓居双泉,苏轼所常游也,自号转物居士。”(参见《宋元方志丛刊》第七册,中华书局1990年,6992页;《南宋会稽二志点校》,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年,289页。)“无碍居士”、“五松居士”之号,分别见于李光《跋维摩经赠羊荊华》末署:“绍兴辛未五月十一日无碍居士。”《舍黄蘖裴公真并偈》末署:“五松居士李某题。”(参见《庄简集》卷一七)。李光因谪居昌化时撰成《读易详说》,固又自号“读易老人”。],《李光传》中李光“自号博物居士”的叙述,无疑是讹误的。对于《李光传》之谬误,《庄简公墓志》却因循苟且,未予以甄别,作伪痕迹由此可见。
二、李光生卒年及仕历
对于李光生卒年及仕历,《宋史》本传记载不详。《李光墓志》、《庄简公墓志》及宗谱行状,既可补《宋史》本传不足,亦可修正其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