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式理论的概述
图式理论诞生于哲学的认识论中,涉及人的知识、经验从何而来,以何种方式组织并发展,又是以何种方式认识外部世界,揭示了认识主体性的主观根源。认知心理学兴起后,现代图式理论逐步成熟,它阐释了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方式和功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哲学界掀起了图式理论研究的热潮,从宏观视角借用现代图式理论回应对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质疑。因此,图式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指向人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及认知过程,它为我们深入理解已有认知结构和认知活动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图式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学术界普遍认为,康德最早提出“图式”这一概念。他认为图式是联结感性材料和知性范畴间的桥梁,它既不同于感性材料,也不同于知性范畴,是先验的创造想象力的产物。在康德图式论的影响下,皮亚杰以实证主义的精神研究认识活动的内部机制,他认为图式是人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可概括化的动作模式,其本质是认知结构。最早的图式来自于遗传,如抓握、吮吸等动作,随着认识对象的增多、活动范围的扩大,图式以同化和顺应的方式实现了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人的认知能力也随之提高。在心理学领域,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发现人的记忆具有建构性,他用“图式”表示人们理解世界的一般概念,记忆依据“图式”建构起信息的意义,图式的建构性是人们的记忆与事实真相不一致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