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应用研究
更新日期:2018-02-01     来源:美苑   浏览次数:169
核心提示:欢迎投稿《美苑》

一、展厅中大画幅作品的普遍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在展厅中,代表画家们最高水平的众多大画幅作品排放在一起,无疑给观者提供了一次视觉盛宴,而在画家们看来,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必须更注重自己作品形式的表达。与古代工笔人物画的大小相比,边长有一边达到一米以上即可称为大画幅。大画幅作品的创作在中国画展中比比皆是,代表中国大美术的发展方向的全国美展中,参展的作品均为大尺寸的创作,大画幅作品的普遍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古今艺术家各自的创作心态大不相同,古代艺术家的第一职业大多是高官或贵族,艺术创作只是茶余饭后的副业。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创作,艺术家多是用把玩的心态来作画,借书画陶冶性情就够了,小画幅创作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当今大多艺术家们和古人相比恰恰相反,首先是各种大型艺术展览盛行于各大中型城市,艺术家们广泛参与展览可以提升他们的艺术造诣;其次展厅的空间较为宏大,为大画幅的创作展览提供场地基础;第三,从主观上讲,艺术家们钟情大幅制作,并且充分利用各种表现手法进行大制作。所以大画幅人物画作品在画展中频频出现。
2、古代人物画的题材中,“佛”“儒”“道”“禅”盛行,这类题材主要重情感的表达,是精神的象征,人物多采用程式化、符号化的语言处理,人物形象有虚拟的特征,偶有生活场景的表现,也多描绘中产阶级或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物。追求意趣的审美是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征,自然不追求画幅的最大化。和古代工笔人物画相比,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题材范围相比有极大的拓展,审美需求多元化。当代工笔人物题材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生活场景等应有尽有,观者的审美需求多样化,画家表现方式多元化的需求也随之产生。同时因为现代的展览模式,展厅大小限制,长卷的形式逐渐退隐,大画幅创作盛行。每幅中国画的尺寸与古代可以“卧游”、“畅神”的水墨长卷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3、现代中国画材料、色彩运用、情景表达方式等与古代相比表现领域拓展不止些许。给大画幅作品创作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在工笔人物作品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是西方现代设计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国立包豪斯学院”把“平面构成”这一概念推向理论成熟阶段,平面构成具有抽象性、形式感和实用的特点,使之具有多领域的广泛适用性。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等视觉元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力学原理,在二维空间上进行编排和组合,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部分中青年画家在大画幅的形式上,利用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点、线、面和基本的构成形式,又经过作者独特的审美情感处理,出现耳目一新的视觉创作效果,起到良好的宣传展示作用。在下面的作品分析中,因重复的作品形式数量较多,避免重复,作者就相同的作品形式中只选一个为代表进行举例。
纵观近三届国展作品,国画人物与以往国展相比,工笔人物占比例较大,作品形式感较强,在作品中平面构成的设计理念大量涌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分客观主观两方面,客观原因是创作作品的尺寸与传统人物画的尺寸相比大得多,在画幅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作品的形式表达不能完全沿用传统方法;主观原因是中青年画家在多元化的时代,对作品形式的关注和对形式美的追求。这两方面原因拓展了当代国画人物的形式表达。
我们可以看到大场景大画幅大规模成为美术展览的审美主流,尽管画幅种类多种多样,但无一例外都是大画幅。相对古代工笔人物画而言,边长超过一米的即为大画幅。大画幅和小画幅的作品构图法则不可能完全通用,两者之间的差别肯定存在。既然画幅形式不同,如果画家还只是在传统人物画的基础上翻来覆去,不思进取,不求进步,不学习他人的优秀成果,我们必将看不到当代国画人物繁荣昌盛、百花齐放的情景。事实证明,当代中国人物画家正用多式多样的形式美感,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艺术审美和精神追求,进而提升民众的审美。这些现象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民族文化在新的时代再次创造了新的辉煌。
点、线、面不仅作为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存在,也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造型元素。画家们在继承传统形式构图的基础上,积极融入点、线、面的形式构成,创作出丰富多样的画面。
1、点的构成在工笔人物画中的应用
近三届国展工笔人物中,有部分作品作者利用具象或抽象点、线、面的大小、疏密使画面产生虚实的空间构成。如图2-1《节日的山村》,这一作品虽然是重彩,但整体仍给观者一种虚幻的感觉,原因是作者运用平面构成中的点元素,利用点的群化让人产生虚幻感觉。人物、气球、国旗和椅子作为画面中不同形状的点,其颜色均和背景的暖色调一致,且明度反差较弱,从而将点的视觉强度推至次要的地位,让人产生一种炽烈而虚幻的视觉效果。同样,第十届国展中《阳光变奏》中,作者将帽子作为作品中的点元素,利用大小一致的帽子以相对的方向的群化,让人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有种处于主人公的梦幻衣橱中的感觉。三列衣架形成画面中的竖线因素,并按等距离排列,和人物进行疏密的变化,让作品产生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2、线的构成在工笔人物画中的应用
第十届国展《风花雪月的故事》中,作者把题字组成长短不一的竖线并按不同距离排列进行疏密的变化,让作品产生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第十一届国展《一地阳光》中,作者利用粗细变化的线,趴着的人物可看做粗线条,鱼竿是细线条,通过左右有序排列,让作品产生左虚右实的虚实空间视觉效果。在图2-2《幸运编码》中,作者则用不规则的点、曲线、面组成立体化的空间,给人以精密、轻盈、空虚的视觉效果。
也有作者利用点、线、面排列的方向不同,让作品产生不同的节奏韵律感。如第十一届国展《小花》中,作者将人物不同的表情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人物的存在犹如音乐中的不同音符,给人一种悦耳感觉。
3、面的构成在工笔人物画中的应用
第十届国展《水浒忠义堂》《丽人行》和图2-3《芦笙·芦笙》中作者把人物作为不同的点、线、面进行等距的密集排列或既密集、又分散的有目的排列,或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的排列,让画面出现线的面化视觉效果,同时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