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风险
一直以来,高校及科研院所实验室,特别是化学类实验室的安全风险是被低估的。在传统观念中,高校化学类实验室的安全风险被认为远低于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低估的原因主要基于高校及科研院所实验室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特别是剧毒品的数量有限,而且实验的设计者和操作者是受过高等教育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员,他们被认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知识。实际上,对实验室安全风险的调查数据并不支持上述说法。有数据表明:我国高等院校化学实验室发生事故的频率是企业的10~50倍[];还有文献统计了2001-2013年间发生在全国实验室的100例典型安全事故,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数量为企业实验室的4倍[]。国外的专家甚至认为“学校实验室出事故的概率是化工厂的100倍[]。
分析近年来发生在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其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以下4个方面。
1.1 科研实验研究内容广泛
高校实验室开展的实验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验教学,一类是科研实验。其中实验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有成熟稳定的实验方法,并尽可能避免有毒有害等危险因素,且有专任教师指导实验活动,因此实验教学的安全风险较低,便于进行安全管理。但科研实验的情况较为复杂。
高校实验室在学术研究中,开展的研究内容、使用的试剂种类及实验材料、接触的仪器设备在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危化品企业,而且实验方案中常常会涉及到强腐蚀、高毒、高温、高压、高转速甚至易燃易爆等类型的危险源[]。以XX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环境学院)实验室为例,2019年实验室仅在研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就有112项,涉及重金属污染控制及其生态修复、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水污染治理、鱼类生态学、海洋生物学、水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功能材料、水土保持、环境水文地质学、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环境毒理学、陶瓷膜等20余个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