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道德良知生成的意义
更新日期:2020-10-28     来源:高教探索   作者:刘文一  浏览次数:180
核心提示:一、教师道德良知生成的意义1、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即教育旨在达到的目标或效果。教育是由教师施教与学生受教从而共同达到教育目标的实践活动。我认

    一、教师道德良知生成的意义

    1、实现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即教育旨在达到的目标或效果。教育是由教师施教与学生受教从而共同达到教育目标的实践活动。我认为教育目的绝不是固定的,而是因学科、教师、学生、时代等的不同而不同的。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育目的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面是实现知识的传承;第二是为了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最高层次则是为了人生境界的提升。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对教育目标的达成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道德良知作为基础性伦理品质和保障性伦理品质对教育目的的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

齐格蒙特•鲍曼认为后现代的伦理困境是由于社会分工产生的,每个人都是产品生产的一个过程,这就意味着我们只看到考试成绩而看不到教师,只看到就业看不到教育。在后现代社会中,对教育目的的思考多集中于工具理性层面,基础教育的目的是考上好大学,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或找到“好工作”。而教育在人类生活中诞生时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知识的代际传承是人类社会持久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保障,教师职业也因此形成并长期存在和发展。知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更新,但教师所应具有的真诚、奉献、严谨、勇敢等道德品性却亘古未变。就知识的传递层面来说,教师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坚守这些品质,才能做到不断更新自己,毫无保留的教育学生;才能勇于追求真理,不屈从于诱惑或威胁。而这些品质均来源于教师内在对教师道德良知的认识和坚守。学生的进步、知识的传承、真理的彰显亦是对教师道德良知的鼓励,成为教师的道德良知在从业的过程中逐渐生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