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内外媒介素养研究综述
(一)国外媒介素养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和媒介发展方向大体一致,同时西方媒介素养研究也跟受众研究和文本研究密切相关,媒介素养的概念也经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全球范围来看,西方媒介素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保护主义、培养辨别力、批判性解读和参与式文化四种范式。由最初的精英主义立场提出的抵制不良文化阶段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多元文化的认识;“从重视受众独立批判能力的培养,到认识到媒介素养应该是一种赋予民众传播能力与权力的阶段,提倡加强全民对媒介的使用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人们对媒介素养的认识走上了一条日趋完善、更加全面的道路。”
1.保护主义立场:抵御不良文化侵蚀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30到40年年代,学术界大多支持保护主义立场,强调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职责是帮助青少年抵御大众媒介传播有害信息,培养儿童和青少年阅读理解和写作信息(message)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界盛行“魔弹效果论”,代表人物拉扎斯菲尔德、西多尼·罗杰森等,理论观点主要核心内容是传播媒介具有强大的力量,它所传播的信息像子弹一样击中受众的身体,进而左右受传者的态度和意见甚至支配他们的行为。国外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和媒介发展方向大体一致。学界公认最早研究媒介素养的国家起源于英国,始于20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在英国普及,大众传媒在传播流行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低级庸俗的文化内容,英国学者ER.利维斯 (ER.Leavis)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 (Denys Thompson)于 1933 年出版的论著 《文化和环境 :培养批判意识》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The Training of Critical Awareness),最早提出媒介素养这一概念,并对学生媒介素养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文章主要论述对流行文化价值观的反对,防止大众传媒如报刊、电影和广播等对青少年带来的“低水平满足”的大众文化,这一时期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青少年免受大众传媒不良文化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