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科研方法论的高效构筑,实现“授人以渔”
更新日期:2020-11-03     来源:当代教育论坛   作者:张浩  浏览次数:189
核心提示:二、科研方法论的高效构筑,实现授人以渔从一名具备数理化基本知识的本科生,到能够在科研任务中独挡一面的研究生,除了进一步积累和夯实本学科专业基

科研方法论的高效构筑,实现“授人以渔”

从一名具备数理化基本知识的本科生,到能够在科研任务中独挡一面的研究生,除了进一步积累和夯实本学科专业基础,至少需要具备以下能力:根据导师的课题任务检索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消化信息并提出研究不足之处的能力;针对热点方向科学问题设计、完成实验、分析数据、突破瓶颈的能力;以及撰写论文/作报告等成果表达能力[5]。掌握了这几种能力的研究生,无论是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或技术开发,都能够获得高效的进步。

如何通过专业课的内容设置和授课方式设计,实现以上能力的传授?许多大学教授已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那就是强化课程中的跨学科分组讨论与答辩考核[6]。笔者根据开设《纳米化学》专业课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按照课题领域分组,精选汇报文献

笔者2006年在北京大学上博士基础课时,各专业课的分组讨论的分组方式多为研究生自发组织。笔者认为,授课教师应主动作为,对研究生的课题方向进行统计分析,按照课题相似性进行分组,并与所有组员共同调研、筛选出本研究方向最重要的文献用于课堂作业。这种策略与研究生自发成组相比,会有两点优势。首先,将相同大方向的研究生成组,共同讨论与自己未来科研密切相关的重要文献,能够更大的调动起研究生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并使他们在后期课堂讨论中获得更大收获[7]。其次,有助于授课教师全面掌握研究生的课题方向与潜在关注点,促使教师在后期备课能更加贴合研究生的知识需求,授课时也能有的放矢地激发其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下面以笔者承担授课的《纳米化学》为例,阐明这一策略。

图2示出选修《纳米化学》专业课研究生研究课题、研究方向分布、分组讨论文献情况。可以看出,38名研究生的专业方向主要集中在材料学、化学、医学三大领域。虽然他们研究课题方向有差异,但仍能够比较合适地分为储能材料、功能材料、传感器、生物消解、有机合成、分析检测和含能材料七个分组。在分组之后,笔者与各小组的组员共同检索、确定了课堂分组讨论的文献。文献的选择标准为:本领域近5年来的高引文献,最好是发表在顶级期刊上。订立此标准的考虑一是顶级的文献创新性更强,工作量大且系统,该领域研究生对其进行精读可谓事半功倍;二是直接将本领域科研成果的最高级系统展示在研究生面前,促使其全面了解领域的研究态势,激发其见贤思齐,树立攻坚克难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