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诗歌的译介催促了中国新诗的诞生
“五四”新文学的诞生,正如鲁迅所说的,“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要求的,一方面则是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1〕当时,正如钱玄同所说的,“第一步是译,第二步是新做。”〔2〕这样,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欧美文学的引进、翻译,就催促了中国的新文学和中国的新诗的诞生。而“新诗运动从诗体解放下手” 〔3〕,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摒弃了文言而用白话自由地抒发情感,表达意趣。这种“诗体解放” 而导致诗歌自由化、散文化、白话化,无疑是受到大量的西方诗歌的影响的。
在“五四”前后,从新诗初创到新诗奠基的过程,也是胡适、刘半农、郭沫若等人研读、翻译欧美诗歌和以此自创诗歌的过程。尽管欧美诗歌大多数是格律诗,但他们出于胡适的文学改良的“八不主义”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的主张,不摹仿古人,推倒古典文学,自觉地创作出抛弃了旧体诗格律的新诗这一新文学的式样;同时,在翻译外国诗歌时也忽视它的格律,而将其译为自由诗。不过,一些译诗还是有简单的押韵,如胡适译美国女诗人莎拉•蒂斯代尔的抒情诗《关不住了》等。而这首诗被认为是新诗的开端:“胡适自己说《关不住了》一首是他的新诗成立的纪元,而这首诗却是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