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修武县城墙历史流变
修武之名由来已久,其地被列入中国地名遗产保护行列,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授 予“中华古县”之誉亦广为人知。商朝末年,周武王牧野伐纣,大军途经宁邑时天降暴雨,以 至于三日不能前进,遂就地驻扎、修兵练武,因此改宁邑名为“修武”。时间转向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行郡县之制,始设修武县,归三川郡辖境内,由此开始,修武作为县 名而沿用至今①,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据考证,修武县的旧城原是春秋时的南阳城,至东魏 时营建,后历代修葺,道光《修武县志》载,“明洪武初,增筑城土垣周围四里,高二丈, 广 ②一丈。城四门,东曰迎晖,西曰归化,南曰阜民,北曰仰高,各有楼景。”。至清末时城 墙高 7 米余,顶宽 5 米,为砖石结构,宏伟壮观。 古城墙周围有一条护城河,船可行。民国时期,修武县城区面积为 0.5 平方公里,县城 内有东门、西门、北门和南门大街以及宋塔街等 11 条街道,商业发达。时过境迁,城墙在 1946 年后多次解放修武城的战斗中相继被毁。结合上述记载及今区划分布情况,县城东城 墙位于竹林大道,西城墙位于七贤大道,南城墙位于运粮河北,北城墙位于健康路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