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城市用地布局方法的再认识
更新日期:2020-11-09     来源:城市规划学刊   作者:郭湘闽  浏览次数:163
核心提示:2.1传统城市用地布局方法的再认识(1)亟待补充定量化雨水管控效应预测传统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是指按照城市规模、发展方向和功能结构对土地进行空间组织

2.1 传统城市用地布局方法的再认识

(1)亟待补充“定量化”雨水管控效应预测

传统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是指按照城市规模、发展方向和功能结构对土地进行空间组织和形态规划。在这种“唯经济发展”理念导向下,以“经验性”和“统一性”的人均平均指标来规划安排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行为屡见不鲜。它一方面确实保障了城市快速发展时期的特殊要求,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环境损失。尤其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中关键一环的排水管网系统,更是出现了预期规划承载力与实际雨水管控所需能力之间“错位”的规划困境。以深圳为例,经过40年的高速开发建设,不仅使得整个城市河道数量减少了近550条,河道总长度缩减超过了750Km,而且人口数量的激增,也使得城市雨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严重滞后于城市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而另外一些新兴的中小城市,由于盲目遵循“统一性”规划标准,使得与之相对应的各类基础设施难以物尽其用,浪费严重。

因此,在面对上述雨水管控当中“能力不及”和“能力不适”的规划困境之时,传统规划中亟待加强对于雨洪管控的“定量化”探讨,科学合理的制定出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规划的排水系统设施,渐进式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2)亟待加强“多情景”雨水管理模式探讨

传统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在优先满足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的“惯性”之下,城市雨污传输系统作为次级系统,基本也会随之确定下来。但是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绿色健康”的城市观念深入人心,城市管理者对于保障城市安全健康可持续运行的基础设施更加关注。例如,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印发的《深圳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到“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力度,支撑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加大生态环境提升力度,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

2020-05-19•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节能型行道树池结构研究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节能型行道树池结构研究》为作者:方静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行道树池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它所营造的空间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