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经济 » 正文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概念与难点
更新日期:2020-11-09     来源:农村经济   作者:张丽(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202
核心提示: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概念与难点近期,新农村建设中,旅游精准扶贫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如火如荼。旅游精准扶贫是旅游扶贫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产物,旅游

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概念与难点

近期,新农村建设中,旅游精准扶贫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如火如荼。旅游精准扶贫是旅游扶贫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产物,旅游扶贫(Pro-Poor Tourism,PPT)最早由英国国际发展署于1999年提出,是指贫困人口从旅游发展中获得包括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在内的综合净效益。2013年习总书记针对我国扶贫攻坚工作的现状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解决方案,2014年国务院也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旅游精准扶贫”首次被提出,从此各地纷纷深挖旅游资源,优化区域旅游规划,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由点及面”拓展扶贫思维,努力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当前,学术界对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比较公认的是,旅游精准扶扶将是贫困人口向旅游产业系统融入的动态扶贫过程,需要旅游资源和市场两方面的结合,涉及贫困人口、政府、企业、旅客和非政府组织等主体。旅游精准扶贫需要处理好上述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释放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扩大受益群体。否则,部分群体不能脱贫,非贫困人口也可能反贫,成为新的帮扶群体。当前旅游精准扶贫主要困难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同质化现象突出,扶贫流于形式

当前,各地旅游扶贫项目几乎遍地开花,乡村旅游比比皆是,产品开发层次低、规模小,对传统旅游优质资源挖掘不深,保护力度不够,同质化旅游比较严重,有悖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初衷,也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规划建设无特色,极易造成扶贫群体全力排斥。

旅游扶贫强调因地制宜、挖掘特色,同时更要考虑帮扶对象的身体与技能条件,提供适合的旅游产品。缺乏专业人才,定位不准,规划建设无特色,开发管理水平低,极易造成劳民伤财的局面,最终招致帮扶群众的全力排斥。

3、服务意识不强,缺失品牌维护意识,一味追求“短平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