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演进脉络
我国过去70余年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史,是不同时期内教育与国内国际关系的一个具体表征,是我国形成教育对外开放实践模式的路径体现,也是把握发展规律、前瞻规划未来的基本点。总体而言,这一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
(一)服务“经济发展”的曲折探索期:1949—1977年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内经济凋敝,政治建设更是举步维艰。此种环境下,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受制并服务于经济等基础建设,用“以开放促教育,以教育育人才,以人才激经济”的发展路径,体现其实然价值。受国际国内多变情势影响,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此期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具体而言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开放探索期(1949—1956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国内生产力低下、高级人才紧缺及国际对外关系紧张的双重困境。为在短时间内加快恢复与发展,新中国确立了以苏为师的基本方针,将苏联作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对象国。不过,彼时一穷二白的现实情况使得新中国与苏联的交流更多是一种“单向式”输入。以派遣留学生为例,在1951—1956年间,我国向苏联派出各类留学人员共6570人,而苏联在1954—1956两年间仅派出了25名来华留学生。[1]此外,我国还通过聘请苏联专家担任教育部门重要顾问、大量引进苏联教材、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的管理经验与管理制度等渠道,对苏联进行大规模的“移植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