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培养举措实施:结构化课程+多维实践活动+动态化职业规划
更新日期:2020-11-12     来源:高教探索   作者:武海峰  浏览次数:146
核心提示:二、培养举措实施:结构化课程+多维实践活动+动态化职业规划依托立体、结构化的模式开展本科生培养,是礼来慈善学院本科生培养的重要举措。礼来慈善学

二、培养举措实施:结构化课程+多维实践活动+动态化职业规划

依托立体、结构化的模式开展本科生培养,是礼来慈善学院本科生培养的重要举措。礼来慈善学院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也为后来者提供了重要借鉴,并成为一种经典模式。高超的专业能力、广博的知识以及优秀的文化素养,显然是慈善人才培养的重要追求。按照学院的设计,通过本科阶段学习,学生应该形成结构完整的慈善知识体系(慈善理论、慈善发展史、慈善原则与价值观、慈善组织的理论、世界慈善文化)、科学的能力体系(慈善事件与现象、慈善与社会互动的认知与分析能力、慈善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沟通与展示能力、协调与领导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先进的慈善理念、价值观以及对慈善事业的情感。

1.课程设计:通识素养+专业知识+实践智慧。为有效规范本科生教学,凸显对学生发展区域的关注,印第安纳大学于2009年开发了本科生课程矩阵。矩阵按名称列出每门课程,并根据本科学习原则(PUL)对课程分为三级关注或者强调级别:重点关注(3级)、中度关注(2级)和次要关注(1级)。在此之下,对每门课程进行评估并形成重点学习目标,教师需要根据这一要求对学生课堂学习所需达到的专业水平进行评估。本科教学原则也成为本科生课程设置、教学和评价的依据——教师明确地说明课程的重点和评价指向。因而,教师甚至需要在教学方面展开合作。根据这一原则,与礼来慈善学院慈善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将学校的要求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特有的课程方案。礼来慈善学院将课程重点区域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语言技能、量化技能、信息资源技能、批判性思维、知识整合与应用、对社会和文化的理解、价值观和道德、智力发展(深度、广度、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