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研究生群体特征及其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更新日期:2020-11-12     来源:高教探索   作者:叶建华  浏览次数:148
核心提示:二、会计学研究生群体特征及其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1.固有的专业思维惯性一定程度上抑制科研创新能力会计专业性很强,入学考试课目一般都要考专业

二、会计学研究生群体特征及其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1. 固有的专业思维惯性一定程度上抑制科研创新能力

会计专业性很强,入学考试课目一般都要考专业课,涉及《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对考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这对报考会计学专业的非会计专业学生造成了一定的门槛和障碍。因此,很多会计学专业研究生的本科专业多为会计类相关专业。据统计,Y会计学院在2017-2019年间,招收的会计学研究生中,本科专业为会计类专业的人数占比分别为86.9%,90%,84%和92%。此外,“会计热”不仅体现在高考招生中,研究生招生阶段的“会计热”现象同样存在。Y会计学院录取的会计学研究生,2018年入学考试的初试总成绩、专业课笔试成绩的均值分别为357.3和73.91,2019年相应成绩的均值分别为377.93和75.29,2020年相应成绩的均值分别为375.94和74.68。这些成绩均高于同期A类地区管理学学科门类的国家线成绩。这说明会计学研究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较高的专业能力既是会计学研究生在专业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可能构成其在科研能力方面的劣势。一方面,财务会计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多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编制,要求学生精准掌握既定的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及规范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而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则更多涉及程序化的决策分析技术和方法。扎实的专业训练,培养了学生严谨、务实、遵规守纪的职业特质,在增强研究生学术研究严谨性并夯实学术创新专业基础的同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因此,会计学研究生长期专业学习形成的固有专业习惯和思维模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研究生学术创新活动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