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俄罗斯青铜时代聚落发掘简报
更新日期:2018-03-23     来源:考古   浏览次数:261
核心提示:欢迎投稿《考古》

卡勒望湖位于阿尔泰边疆区南部的蛇山(Zmeinogorsk)市以北31公里处,地处阿尔泰山脉西端,在碧波荡漾的湖面周围是绵延起伏的草原和山丘,由于雨水丰沛,地面长满了野草和树木。但是由于纬度高,此地进入9月就开始刮起大风下大雪,给发掘带来了困难。湖泊周围错落分布着15座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聚落和墓地。卡勒望湖-I遗址是其中的一处聚落遗址,属于青铜时代的耶鲁尼诺文化(Elunino Culture, 2250-1550BCE)。它位于湖泊的东北侧,地理坐标51o22’46.77”N, 82o11’13.31”E (图一), 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范围内原有俄罗斯村庄,对遗址有所破坏。现在村庄已经搬走,遗址本身大体保存完好。
俄罗斯考古学家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发现了卡勒望(Kalyvan)湖-I遗址,并先后于1984-1988、2007,2010-2014年连续发掘,揭露了1890平方米,获得了较多的疑似冶炼遗迹的灰坑和水沟、矿石和炉渣,表明古代居民曾经从事冶金。本次发掘一共开了5个4×4米的探方,加上今年7月份俄方自己挖的1个探方,合6个,一共揭开了96平方米。文化堆积不厚,只有60厘米,地层简单,遗物全属耶鲁尼诺文化,下面即为生土。 我们没有发现灰坑和水沟之类的遗迹,只发现了天然沟和鼹鼠留下的洞穴。尽管经过仔细采集,我们只获得了几百块耶鲁尼诺文化的陶片、兽骨和石器(包括石磨盘和石铲)以及铜渣。

地层
俄罗斯考古学家在发掘时,将一个4×4米的探方分为16个1米见方的方块,以数字编号。今年发掘共开相连的探方6个,合96平方米,即方块1-96,探方也以1-16方,17-32方记录(图二)。探方之间预留隔梁20厘米,以控制地层,发掘结束时打掉。发掘以10厘米为一层,逐块发掘;见到遗物时,写方块号、层位和坐标,以方便后期绘平面图时将每件遗物归位,然后将遗物逐件装袋。挖完一层,铲平平面,照相。虽然程式化,但也环环相扣,相当严密。此次发掘未见遗迹,遗物也很少,这种发掘方法行之有效。
发掘区内地形为缓坡,由北而南呈逐渐下降,而文化层逐渐变薄。由于雨水充足,表面长满齐腰的杂草。各个探方的地层堆积大体相同,只不过厚薄有所差异。可分四层。第一层为腐殖质,含有密集的草根,黑色,厚0-14厘米。第二层为黑褐色腐殖质,厚14-30厘米。第三层为浅棕色沙土,厚30-52厘米,里面包含的遗物较多。第四层为结实的棕色沙土,富含大小不等的沙粒,厚52-90厘米。其下即为生土,富含红色沙粒;这种沙粒就是遗址附近山坡上的砂岩分化而成的,后经雨水冲积到了这里。

遗迹
此次发掘发现了2条自然沟和若干树洞,古代遗迹只有4个灰坑。其中只有灰坑3出土了少量遗物。灰坑No.3开口于基点下124厘米,深38厘米。坑口椭圆形,长径110厘米,坑壁向下收缩成碗状,东北侧与一条水沟相连(图三)。填土为棕色-浅灰色土,含小颗粒砂石,与坑口以上的地层毫无差异。出土有少量陶片、兽骨和石块。
在2013年的发掘中,阿尔泰国立大学考古队发现了26个灰坑, 12个灰坑未出任何遗物,其它灰坑出土少量兽骨、陶片和石块。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两处大型灰坑,都挖在生土中。其中一座(No.3)形状不规则,长400,宽190,深20厘米。其填土与坑口以上堆积相同。里面发现了大量兽骨、3块矿石和2块炉渣。

遗物
本次发掘与以往历次发掘一样,获得的遗物很少。不过,俄罗斯考古学家工作非常细致,在整理时将每件器物编号,然后列表予以描述。为了更加全面地体现该遗址的特征,本简报还吸收了阿尔泰国立大学2013年的发掘资料。
陶片:本次发掘总共发现陶片490枚,分布于第1-4层。在探方内分布比较均匀。绝大多数为碎片,只有少数个体较大,无法复原出完整器物。陶器平底,主要为缸形器。大多数陶片表面装饰戳印的平行线纹;由此看来,器物表面由口沿到底部均装饰花纹;口沿下有时装饰纵向或横向或交叉的三角纹。在2013年的发掘中,阿尔泰国立大学考古队获得了2388块陶片,同样由于过于碎小而无法复原。除了上述纹样,还有珍珠纹、附加堆纹和之字纹(图四)。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块陶片的内壁附着一层炉渣,里面含有小颗粒金属,外壁呈橘色。古代的冶炼工匠显然把陶器当作坩埚来炼铜。
骨角器:本次发掘共获得兽骨730枚,分布于第1-4层。它们大部分是食用后抛弃的,属于家养动物,包括大角、小角动物和马;少数属于野生动物和鱼。部分骨骼有加工痕迹,还有一件骨器。2013年的发掘获得了3500枚,情形与本次发掘的相近,不过多了一件骨镞,长3.4厘米(图五:2)。
金属器、炉渣和矿石:本次发掘获得了4枚铜矿石,由颜色来看,它们属于孔雀石、赤铜矿和石青。同时发现了一些铜粒和3枚炉渣。在2013年的发掘中,阿尔泰国立大学考古队获得了158枚矿石和420枚炉渣。此外他们还获得了1枚铜短剑残片,1枚铜耳环和1枚铅耳环。铜短剑仅存刃首,长3.4,宽2.8,厚0.35厘米(图五:8)。铜耳环由铜丝卷成,未闭合,一头尖,一头锤扁,直径2.6厘米(图五:6)。铅耳环呈“9”形,长径2.7,粗0.4厘米(图五:7)。
石器:此次发掘获得22件石器,其中包括若干石核和石片,以及2件石杵、1件石镞和1件石砧。石杵圆柱体,一段经过加工,平齐,一端经过加工,长8.9,直径6.1厘米(图六:1)。石镞的边缘经过细致的二次加工,非常规整,平面呈杏仁形,截面呈菱形。长3.1,宽1.6厘米。石砧残,仅存四分之一,整体大体平整,中央可见锅形凹坑。半径为12.2厘米(图六:2)。在2013年的发掘中,阿尔泰国立大学获得了341件石器,但是器类组合接近,只不过多了石铲和石纺轮。石铲浅黄色砂岩,呈葫芦形,中间束腰以方便捆绑木柄。两面经过打磨,较为平整。长26.4厘米(图六:3)。石纺轮,用浅灰色石材制作而成。仅存一半,外径5.1,孔径1.3厘米。一面平整,一面隆起,中央穿孔,边缘经过粗糙的二次加工(图五:1)。石镞形式更为丰富。一件呈三角形,尾端内凹,表面经过细致的加工。长2.3,宽1.6厘米(图五:3)。一件呈柳叶形,边缘经过细致的加工,尾部有短铤,长5.4,宽2.0厘米(图五:4)。刮削器数量较多,用墨玉制作而成,呈马蹄形或圆形,一端较为锋利。其中为马蹄形,长3.2,宽3.3厘米(图五:5)。 
作者姓名:张良仁